带曦字和漾字的诗句( 四 )


羡渠侬,健笔扫磨崖,文章别 。
二月朔日夜观灯偶成 【清·陈庆之】通街士女涌如潮,历乱灯光照碧霄 。
箫管酿成春一片,还疑今夕是元宵 。
十景塘散步横塘如带障底田,十景名今久不全 。
只有菜花秋稼好,黄云黄锦似当年 。
韶村夜泊 【明·谈应祥】芦苇弄秋声,轻舟泊晚汀 。
客情成鹤梦,人迹似流萍 。
横渡炊烟暗,障川...
关于望岳的诗词赏析 ,急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
【词语解释】 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
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 。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
钟:聚集 。
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 。
割:分割 。
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 。
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 。
眦:眼眶 。
会当:一定要 。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 。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