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写孩子承欢膝下的诗句及出处( 二 )


诗的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在即将告别老母外出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表达对老母难分难舍的情感,而是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 。
还容得着说吗?一切伤心,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离不得舍不得,却不得不离,不得不舍 。
这种情感的磨难,真令人寸肠欲断,撕肝裂肺 。
至此,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 。
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 。
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 。
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 。
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 。
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
3、【思母】 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 。
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
古代写孩子承欢膝下的诗句及出处

写母亲的诗词名句 献 给 母 亲 《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
《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 。
上山迟,下山疾 。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短歌行,无乐声 。
《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
《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
《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
《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