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园》读后感怎么写?( 九 )


历史上文人向来不屑于商人 , 源于忌违见利忘义 。其实商人牟利为钱 , 文人趋仕亦为了钱 , 同归而殊途 , 平心而论 , 读书是求知之举 , 牟利则是用智之举 , 商人重钻营 , 仕途亦需钻营 , 一是近利 , 一是远谋 , 道德上重远谋轻近利 , 产生历史沉淀的差距 。
文人不入仕则贫困潦倒 , 为商人耻笑 , 商人无仕撑腰成不了 , 买官则是商仕同化进而互利的表现 。这与“说园”靠不靠谱?
“说园”好说 , 没有钱还是造不起园滴 , 有能力造园的人不是商人必是仕人 , 或者商仕同体 , 如今历史上留下的名园 , 能成为大众的游乐场 , 虽然不能妄论归功于两者 , 却并不能少了两者 。粗制滥造者暴发户居多 , 所以高人一筹的商人是一定要借文人之力 , 以丰己羽 , 造出像样的 , 代表文化的园流了下来 。
当然革命不能不提 , 因为私人领地 , 革了命大众才能进得去 。如今私人领地多了 , 怕哪一天突然革了命大众进去 , 心疼没有用 , 一定要靠仕人在法律上落实一个私有财产不能侵犯的承诺 , 心里才踏实 , 这件事已经可以踏实了 。
另一个当然 , 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匠人 , 不必革别人的命 , 进别人的园 , 有许许多多收费与不收费的公园 , 就是人多一点而已 。
没有慈禧太后 , 就一定没有颐和园 , 没有革命也一定没有大众的颐和园 , 此话真是难以评说历史的世事功过 , 也就是所谓的主流文化发展过程的悖论 。一个吾人无解的米无知 。

《说园》读后感怎么写?


记得老师在课堂上解释过“园”字 , 将各种元素围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园”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解释 , 但是这围合起来的元素却大有学问在 。读过陈从周的《说园》更让我对中国园林感到震撼 , 更让我不禁感叹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国园林讲究“天人合一”“虽由人作 , 宛自天开” , 有假山的山脉清晰 , 有水的清澈碧绿 , 有树木的形态万千 。“水随山转 , 山因水活” 。假山池沼的配合 , 花草树木的映衬 , 近景远景的层次 , 总之造园的意境完美的像一幅画 。
《说园》中讲造园要有静观、动观之分 , 何谓静观 , 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 , 小园应以静观为主 , 动观为辅 , 庭院专主静观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 , 静观为辅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 , 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 , 特别注意动态描写 ,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 , 独出心裁 , “每着一字” , 而使“境界全出”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 , 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静与静态 ,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 , 以动衬静的方式 , 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 ,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 , 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然而在园林设计中也有着这一手法 。何为“美” , 相信中国园林用动静来表现的已经是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