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15万大军来袭,诸葛亮是如何断定他会撤兵的?

司马懿15万大军来袭,诸葛亮领着书童端座城头旁苦无人的抚琴。守城大门畅开,无人把守。当司马懿看到这一情况,思虑再三,恐中埋伏,下令三军撤走。这就是《三国演义》著名的空城计。
【司马懿15万大军来袭,诸葛亮是如何断定他会撤兵的?】然而,诸葛亮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是如何知道司马懿会退兵呢?
首先有两种说法。
一、诸葛亮对司马懿的多疑的性格把控到位。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待。再着司马懿心里素质较差,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对自己没有信心。才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心里猜忌而表面宽和,内心多疑但能灵活应对。
《三国演义》记载:司马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二、另一种说法是司马懿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却仍然退兵这是司马懿的一种谋略共赢。
据《三国演义》记载说。他与儿子闲聊,司马昭不解,道:“儿臣愿带小股部队一探虚实!”司马懿面色铁青,坚决不应,必须撤兵!为此,司马昭不理解,认为父亲老糊涂了,但军令如山,他还是撤军了。
诸葛亮看到司马懿撤军之后,大松一口气,感叹道:“险计!”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诸葛亮在玩火。其实不然,后来诸葛亮自己也叹到:“这是只能对司马懿用的计谋。”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因为司马懿生性多疑,最终上当。其实不然,在这样的一个局中,司马懿非上当不可。
很多年后,司马懿将死之际,才把这样的一个道理讲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昭听,他道:“司马家族之所以被重用,就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若是诸葛亮死了,司马家族最大的敌人就变成曹魏政权了。届时,司马家族将会遭到灭顶灾难。”事实却是如此,曹操当初对自己的后人说过:司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可见曹氏从来没有信任过司马家族。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懿要装作中计了,放过诸葛亮。他不放不行,因为他把诸葛亮打死了,他自己的地位就不保了。诸葛亮心思玲珑,也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若是让司马懿在攻城中放水,15万打两千落败,太过明显,两人差距也没有那么大。干脆,赌上两个人秘而不宣的生存规则。也借此,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双方都下了台阶,也都能获得共存。若是司马懿强攻,那么一损俱损,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有人对此评价道:“他不撤军他就完了,当时司马懿在看到空城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些,他沉思的内容,也不是如何攻城和是非虚实。而是诸葛亮不能兵败被擒,他还要依赖诸葛亮活下去,这也符合了后来讨论的对立统一理论。因此,司马懿连小规模的试探都不敢,万一真的没有兵,万一真的打下来了,他承担不了这个后果,因此只能仓皇撤退,装作中计。
所以,空城计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诸葛亮的疑阵,司马懿只能中计。这就是三国时两位顶尖谋士之间的较量,若是司马懿的水平达不到这个高度,恐怕早就打进去了,不是吗?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点赞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