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读后感怎么写?( 三 )
“这么惨为什么不去死呢?”有人会这么说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说这种话得人毫无疑问是怕死的,就像有人跟你说 “我倒不如死了算了,我这种生活生不如死”这样说的人一定是不愿死的,一定还是想生活下去的 。庄子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人都是怕死的,影片中的松子选择了生,而作家却选择了死 。涉世未深的我可能没有那么多高深的理解,只想谈谈自己的生死观 。死是一个很少有人愿意提及的话题 。众所周知自古至今人是群居动物,虽然,这种趋势越来越不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与动物是不同的,人有匮乏感得的,人是害怕寂寞的,人渴望感情,渴望相伴,害怕孤独害怕空虚,而死便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大空虚,它就在那里等待着每个人,它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它来的时候便是无尽的空虚与匮乏,什么都没有了 。王小波说“生命是个寂寞的大海,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死前的游戏” 。就是说我们害怕死是我们的族性和人性而已,所以说“松子活着比死更难”这句话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认为死更需要勇气 。能自愿放弃生命的影片中的作家着实是英雄,因为他克服了人性和族性,做了所有人都不敢的事,称得上英雄,那么这样的英雄有吗?有,不过很少,我们课本里学的黄继光、邱少云皆是 。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我们现在看这样的小说或电影却难以流下眼泪,似乎就感动不了呢?是因为英雄的年代距离我们太遥远,充裕的物质生活让人忘记了远去的乱世,英雄足以令人感动,但是作为普通人在当今和平的社会环境下,普通人的平凡也令人感动,所以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本质仍热爱生活 。所以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松子便是我们普通人中的真的猛士和英雄,我们都为她流下了普通人的感动的泪水 。所以我认为死比生伟大,但普通人的顽强的生活更令人感动,木鱼水星说生活本身就令人感动,是的,生活本身就是不甘寂寞,冠以人类的名义便足够伟大 。
写到此刻,渐渐明朗,我忽然想到几天前刚看完的《红与黑》,说来惭愧,这本书是好几年前买的,当时兴致勃勃翻了一下,陌生的地名、人名、冗长的文化、习俗,平淡的直叙手法使我立刻索然无味,丢弃一旁 。那个年代的我还是更加衷爱《巴黎圣母院》这些浪漫主义小说,当然也更喜欢《泰坦尼克号》之类的浪漫主义电影,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多高呀,富有哲理、富有审美、富有情感 。但我现在看《红与黑》便是截然不同的一番心境了,几天光景酣畅淋漓地看完,回头品味,波澜不惊的故事在那么波澜壮阔的大背景里,就好像让我看见波旁王朝复辟背景下追求幸福和自由的于连,看见那个时代最底层的普通人殊途同归的一生,作者用最简单的方式将那个时代的人生血淋淋地真实地展现给读者,所以我倒现在才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高晓松说“年轻的时候觉得艺术要有审美,其次是哲理情感和生活,到四十多岁才觉得艺术里生活大于审美”,现在我有点领悟这句话的意思了,年轻的我们自诩文青翘楚浪子班头,期待轰轰烈烈、一见钟情的爱情,憧憬过“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到如今回味自己平平淡淡的一生,却不得不思忖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饱经风霜亦或大富大贵,看完松子的一生皆泪流满面?说到现在 。其实人生的意义已有答案,便是这部影片最深情的四个字“生而为人” 。自由的活着就是人生的意义,人类的活着可以记录成最壮阔的油画,可以改编成最伟大的小说,可以拍摄成最高超的电影,可以凝结成最浩瀚的历史 。人类何其幸运,在茫茫宇宙留下自己的足迹,而活着便是每个人人生的足迹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活着”一定有个“自由”的前提,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健康还是疾病,人因思考而自由 。人因自由而伟大,自由地活着便是人生的意义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