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江南春的意思( 二 )


但是,要写一首诗,就需要进行反复地修改 。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来 。
你虽然会背古诗,但你是否知道关于改诗的故事呢?我就知道一个关于改诗的故事 。
这首诗是《泊船瓜洲》 。
这是一首王安石思念江南金陵的诗 。
整首诗是这样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
然而,又有谁知道王安石在这句诗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呢 。
据说,王安石最初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写好后他觉得“到”不如“过”好,就改为“过”;后来,又觉得“过”不如“送”表达得更好,就又改成了“送”;接着又改为“入”和“满” ,但是,他觉得都不满意,最后才改为“绿” 。
经过他的反复修改,这首诗也终于成为一首好诗,被人们千古传诵 。
读了这首诗,了解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也同样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吗!就拿写字来说吧,要写出一手好字,不仅需要我们反复地练习,尤其需要我们用心地去思考,就象王安石改诗一样,只有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才能写出好字来 。
同时,读了这首诗,了解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后,我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半途而废只能导致失败 。
读诗有感生活需要一颗平凡的心来创造,需要一颗平凡的心来滋养 。
看待生活要有平凡的心,敢于拼搏,敢于创造!人生道路,曲折坎坷 。
唯有掌握生活的节奏与时机,才会赢获生活!读了《悯农》有感在我小时候,我总听到一些比我大的哥哥或姐姐唱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这首诗,我一边学着唱,却不懂这首诗的意思 。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悯农》这受诗的意思,这首诗告诉人们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千万不能浪费 。
读着这首诗,我就有一种惭愧之泉涌上心头,因为我常常浪费粮食,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就趁大人们不注意,把饭偷偷倒掉一些……我要感谢这首诗,是它们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珍惜,如果没有它,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的米饭浪费掉 。
读了这首诗,我明白了,做人要学会珍惜,珍惜要从小事开始,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的劳动成果,假如世上的农民伯伯都恨大家不珍惜粮食,因而不种菜,不种稻麦了,那世界岂不是将饿死了!啊,让我们共同手拉着手,向世界发出呼唤:珍惜每一粒米,共同维护地球粮食资源,不让它断绝 。
读古诗词的好处作文 一直觉得现代人的生活早已沦为速度的牺牲品,丢失了古人的精致,也缺少了那份对生活的细腻感触和诗情画意 。
古人吟诗作对、水岸修禊、竹林集会、曲水流觞,或饮酒兴之所至击节高歌,或长亭折柳送友、叮咚一曲琵琶,种种之事,今人想来,无一不是令人作羡的真性情 。
读书,或者读诗,都是调剂单调生活的绝好途径 。
如能幸与一类相近之人同行,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
关于读书,我对杨绛的两句话一直铭感于内,一句是“人烦恼过多,是因为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一句是“读书类似串门儿,而且是‘隐身’地串门儿” 。
我天生属于想得太多的那类人,所以烦恼和困惑也就比较多,于是经常鞭策自己,“多读书”,然后“多思考、多总结”,笃信勤能补拙,既然天性爱想得多,不如就多总结、多改进,这是读书的动力所在 。
而读书的乐趣自己一直没能精准地表达出来,只是觉得看书可以了解更多自己无法亲历的人生 。
直到看过杨绛这句“读书如串门儿”的精妙譬喻才心胸大开:我自己喜欢看书的一个主要原因也就在于这种“了解未知世界、未知人生”的自由,看到喜欢的,可以隔着时空的距离,隔着纸面儿自己在旁边儿嘿嘿直乐 。
只要你愿意,可以聆听任意一位智者、前人的教诲,随意索取自己想得到的人生经验,甚至连鸡鸭酒米之类的束修之礼都不必奉上,当然,如果你愿意交份作业,可以写篇“读某某有感”之类的文字分享与人,即使没有这样的文字,潜移默化到自己的行为中,也是一种意味 。
关于诗歌,红楼梦里有“香菱苦吟诗”的动人故事 。
诗歌,让人心生宁静和冷静,在浮躁的世界里,正视自己的灵魂和世界的真相,并获得一种积极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