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怎么写?( 二 )


《大学》让我们终身受益!

《大学》读后感怎么写?


老师说:“《大学》是我国的“四书”之一,它积淀华夏五千年的魂,是中学生必读的经典之一 。”我急忙周六就去图书馆借来看 。之后,我去网上搜查资料,原来《大学》原本是名列《五经》的《礼记》中第四十二篇,宋朝的程氏兄弟把它抽出来单列,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他歪门邪道 。明明德、亲民以及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重要的三纲 。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两者都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 。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
《大学》一曰“大人之学”,二曰“为政之学” 。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成年之人,要在社会上立足,需要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二指但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光辉伟大的人格,他们修己安人,历练内圣外王之道,终成轰轰烈烈的事业 。这两种含义具有同一思想——修身 。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目标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时刻记住,只有做好一件小事,才能实现理想 。

《大学》读后感怎么写?


《大学》读后感10篇
《大学》读后感10篇 【篇1】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 。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 。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 。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 。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 。《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 。《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 。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 。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