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研究( 四 )


三、学习诗词格律在对诗词有了较深的理解,有了大量的积累之后,便应该学习诗词的格律了 。
有许多人就是因害怕诗词格律而放弃了对诗词的进一步学习 。
为什么呢?因为诗词格律的要求是严格的,而且又很枯燥乏味,一看到“平平仄仄平平仄”就心里发怵 。
其实,诗词格律并不那么可怕,你觉得它无味只是因为你不了解它,一旦对它有所了解,你就会对古人写诗用韵佩服得五体投地,你也会对诗的好坏有了更准确的解读,对今人胡乱作的所谓诗歌也就不会盲目崇拜 。
下面试以七律为例来说明格律 。
什么叫“平仄”?就是古人把汉字的音分为了平声和仄声 。
其中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古入声字归于仄声 。
七律以两句为一对,八句为四对,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除了首联之外,其余的对句末字必须是第一句为仄,第二句为平 。
首联的首句末字可平可仄 。
每句诗以双字为节奏点,那么七言诗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就是节奏点,节奏点上的平仄要求是严格的,该平则平,该仄就仄 。
而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由于它不在节奏点上,它们的平仄要求就不是那么严格了,因此古人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
每句的平仄格式基本为两平两仄交替运用 。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以下举七律的一种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意,每一联中节奏点上字平仄必须是相对的,这就叫“对”;而下一联第一句与上一联末句的平仄是基本相同的,这就叫“粘” 。
另外要注意,七律诗除了首联和尾联只要求节奏点平仄相对外,对词性并不作特殊的要求,但颔联和颈联就要求十分严格,不但平仄要相对,而且词性也要相对才合格律要求 。
先熟悉一种格式,牢固掌握它 。
只要熟悉了一种格式,对其余几种都可迎刃而解 。
当然,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必须同时学习古诗韵,不然你就不明白哪些字是平声,哪些字是仄声 。
等你熟悉了诗的格律,你就熟悉了古诗韵,然后再去学习词的格律,就可事半功倍了 。
四、学着去写诗填词有了上面的积淀,你就完全可以试着创作了 。
这一阶段,才是最艰难的时期,或许一生也不会写出像样的诗来 。
但只有去写,你才懂得古诗词的深奥,才会明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会对古诗词及诗人们艰辛创作有着深沉的了解和思考 。
现代许多人诽谤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是因为他不懂古文化,如果他有一天懂得了,他就再也不会狂妄,甚至会为自己的浅薄无地自容 。
以上就是我学习古诗词的过程,这永远只是一个过程 。
把心扎进古诗词中去,感受我们祖先的伟大,就不会妄自菲薄;把祖先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守住,再发扬光大,就会感觉生命的意义和责任 。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极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必须要具有完善的网络条件,就充分利用微课这一环节,知识量在短时间内发生猛增现象 。
二,也是远程开放教育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积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增强课程吸引力 。
对教师而言,当前最为流行的清华大学多媒体网络数字化资源库 。
这样,迅速,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时刻注意保持与教育改革同步,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从自然、准确地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活动 。
三,例如 。
培养良好的基于网络的自学习惯,从而整体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要想将其充分运用于教学,这对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远程学习 。
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三线”等已走进每一间教室 。
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
一,特别是信息科学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发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
现在的高等院校,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是产出高质量微课资源的有力保障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条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