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卓尔”的诗词有哪些?( 五 )


7.临海远眺 , 碧水茫茫 , 海天一色 。
万顷波涛 , 白帆点点 , 海鸟翔集 。
海风吹起的海浪一排排涌起 , 落下 。
溅起层层白沫 , 发出震天的轰鸣 , 后浪推挤着前浪 , 浪花追逐着浪峰 , 涌动着 , 喧嚣着 , 巨大的海浪“哗”地扑过来 , 像倾倒的大山 , 把精美的贝壳 , 圆润的彩石留在河滩上 , 然后“唰”地退回去 , 带走了泥沙和杂物 。
孩子们赤着脚提着花裙 , 跟着海浪跳跃着 , 拣着大海送来的礼物 , 寻找着他们的梦 , 然后目送它退去 , 期待它再次光临 。
8.凭窗遥望 , 林立的高楼隐入深邃静谧的夜空 , 几个窗子透出隐约的灯光 , 似与月光窃窃私语 。
街上是一片迷茫的昏黄 , 两侧楼房的灯饰闪烁着多彩的图像 , 展示出城市夜的繁华与妖娆 。
川流不息的车流悄无声息地流淌着 , 像钢炉里流出的铁水 , 划出炫目的流光 , 偶尔有一两声鸣笛 , 也都透着深深的睡意 。
行人愈见稀少 , 一对少男少女牵着手顺着人行道走来 , 皎洁的月光与昏黄的灯光交错印在他们的身上 , 显得生动而活泼 。
女孩仰着脸对着高大的男友说笑着 , 蹦跳着 , 一会儿跳到隔离桩上摇摇晃晃地走几步 , 一会又在明亮的广告牌前迈上几步猫步 , 男孩则在一旁开怀大笑 , 一种青春的活力在充满明净月光的夜空中荡漾开来 。
9.小河在月光下欢快地流淌着 , 发出清脆的吟唱 , 粼粼的波光在月光下像洒了一地的碎银 , 又像千万条白鲦在跳跃 。
一对恋人在河畔相拥而坐 , 月光笼在高树上 , 朦胧出一种神秘美 , 草丛中的虫儿不时送出深深浅浅的鸣叫 , 女孩不由紧靠男孩的身畔 , 共仰一轮明月 , 享受着这无边的月光 。
10.一名醉酒的汉子踉踉跄跄的在月光下独行 , 显然是被这清凉如水的月光陶醉了 , 跌坐在路边的野花丛中 , 摘下一朵对着月光仔细端详 , 又放在鼻子下闻一闻 , 然后插在胸前的口袋上 。
歇息了一会儿 , 挣扎着站起身来 , 摇晃着举步前行 。
也许被这野花的芳香熏醉了 , 晃了晃 , 赶紧斜靠在一颗大树上 , 巢中的宿鸦被惊醒 , “哇”的一声四散而飞 , 隐入渺渺的夜空 。
远处村庄传来几声犬吠 , 一个窗子亮起昏黄的灯光 , 窗里的女人想必已经看见了月下醉归的身影 。
11. 苍颜白发对红花 , 欲说还休 。
且将美酒千杯掷 , 一醉能消万古愁 。
此身饮罢 , 归何处?独立苍茫 , 天际一钩残月 , 月边数点寒星 。
12. 殷红的落日掩没在山的那一边 , 余晖将衔山的天际映得一片血红 , 帅字大纛斜插在山顶 , 迎风摆动 。
喊杀声渐渐平息 , 士兵们卷缩在乱石和山沟中 , 整理着破败的盔甲和残断的兵器 。
苍茫的夜色无声地合拢过来 , 整个山头陷入一片沉寂 。
山脚下 , 点点篝火伴着如星的火把编织成一张灿烂的大网 , 把整座山围起来 。
一个高大英武的身影挺立在山头 , 久久的遥望浩渺的天际 , 像一尊青铜雕像 。
13. 静悄悄的 , 四野里闪烁的火光 , 鬼火一般 , 渲染着阴森和恐怖 。
残剑断戟散乱于顽石和荒草之中 , 受伤的战马不时发出阵阵悲鸣 。
那些虫鸟们被白天惨烈的杀伐惊散了 , 有的遁入遥远的夜空 , 有的蛰伏在泥土的深处 。
远处的乌江在无声流淌着 , 泛出细碎的银光 , 看的见江水向前翻滚 , 听不见汹涌的波涛声 , 反到叫人觉得有些颤栗 , 感到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漫向全身 , 那呜咽声已深埋在心低 。
14. 薄薄的晨雾弥漫...
陈亮表达出什么感情陈亮的这首词初看是咏梅 , 但并不单纯是为了咏梅 , 而是有所寄托 , 作者想借梅的高风亮节来比喻自己的卓尔不然.词的上片 , 作者用凝炼的画笔 , 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的皪两三枝 , 点破暮烟苍碧” , “的皪” , 是鲜明的意思.用这两字点出梅花的秀洁 , 但也只有两三枝 , 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 , 却还是十分醒目 , 所以特用“点破”二字 , 以示不凡.作者笔下没有给读者一个鲜花锦簇的热烈画面 , 而只以“两三枝”相点缀 , 似乎显得冷清.这是因为梅开于冬春之际 , 这使它与姹紫嫣红的春花不同 , 它的开放 , 要经受一番与严寒的搏斗.梅以虬劲的枝干和甚至显得稀疏的花朵 , 在万卉凋零的严寒中向世界显示了它独出的英姿 , 这孤傲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人们折梅或画梅 , 往往只取一两枝 , 正不以繁华似锦为美.因此 , 词中“的皪两三枝”确是恰到好处的.而且 , 正因其少 , 才给人以“点破”“暮烟苍碧”的感觉.接下来 , 词人用带有主观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 , 傍玉奴吹笛” , 使这梅介入人事 , 并赋予它以情感.词的下片更以抒情为主.换头两句不仅有承转作用 , 而且极力渲染夜色 , 造成一种优美静谧的境界 , 为写朦胧梦境创造条件.然后 , 作者别出心裁地以梦中化蝶、追踪香迹抒发自己对梅的喜爱和追求之情 , 乃更出新意.再续以“恐幽香难觅”一句为结 , 却言梦中虽可化蝶穿花 , 却因无法再寻觅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 , 写出爱梅人对梅可见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虚虚实实、或梦或醒 , 既真切而又光怪陆离 , 把这梅的品格和词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来写 , 表达得曲折尽意 , 饶有余味.借物咏怀的手法 , 是我国魏晋之际的阮籍首创 , 他用此法创作了80多首诗词 , 此后 , 很多身居战乱中怀才不遇的诗人常采用这种手法来借物寄心 , 写怀述志.“咏梅”更是历代诗词作家耳熟能详的题材.所以 , 关于梅 ,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描写 , 总难免除落入俗套之运.像众所周知的梅的高洁品格 , 这当然是必须突出的重点 , 但若纯粹地只从这点着眼 , 就势必会步前人后尘.如何从这里独辟蹊径 , 写出新意 , 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陈亮的这首诗词 , 从表面上看 , 显得平淡无奇 , 没有惊人之语 , 运用历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细品读 , 便会发现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写出新的志趣 , 并未落入前人窠臼 , 而实在是独具一格 , 精妙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