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四 )


四、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做到了及时检测 。
紧密联系生活这一点也做得不错,还有板书,对本节课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调配得不太好,有前松后紧的倾向 。因为时间紧,所以后面的面积单位的体验不到位,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只是走了过场 。需要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 。欢迎大家帮我指出来 。谢谢!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 。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 。”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一概念,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为模拟的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校园草坪涂色,巧妙地创设了矛盾冲突,这样就自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顺利地引入“面积”的教学 。在进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猜一猜”游戏,把两张画有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格纸藏起来,告诉他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 。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 。这样,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会主动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
二、动手操作,强化感知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
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 。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