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三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 , 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 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 同时展示三江平原、长北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大兴安岭森林景观等反映东北地区地理特色的景观图片 , 通过创设情境 ,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
(二)展示学习目标
新课顺利导入后 ,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 通过有针对性的导读 , 增强重点和难点、唤起学生的注意 , 以调动学生知识储备 , 调整学生思维指向 , 作好目标实施的心理准备 。
(三) “先学”阶段
1、地理位置:(展示自学指导一)
看课本P24图6-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6-2“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及第一自然段, 思考:
(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位置、范围 , 找出其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 。
(2)东北地区南北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举例说明) 。
(3)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 。
学生围绕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文 , 特别强调图文对照 , 相关知识点在图上得到落实 , 独立思考 , 对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 , 找出来圈点勾画注上标记 。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时 , 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自学动态 , 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 走下讲台 , 进行巡视 , 小声个别询问 , 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 , 及时通报信息 , 对读书解题快的同学给予表扬 , 对学有困难的同学给予鼓励 , 必要时作适当的指导 。同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问题 , 对其进行梳理归类 , 分清是个别性的还是普遍性的 , 以使“后教”有针对性 , 对普遍有疑难的问题 , 教师适当再给一段时间 ,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 力求解决 , 对还难以解决的做出标记 , 以待“后教”中解决 。
【设计意图】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根据“课标”和“教学指导”的要求 , 从实际出发 , 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 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运用地图是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 力求精讲多练 , 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