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教材的数学公开课《等式和它的性质》教学反思( 二 )

1、不能正确的把握操作的时间,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所提出的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讨论时间成正比 。难一点的操作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 。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 。但在探索等式性质1中用天平实验的时间过长(用了10分钟),而且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使活动没有真正起到最初的效果 。
2、学中没能注重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探究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最终结果应是一个从“求异”逐步走向“求同”的过程,而不是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方向去思考,这样控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在研究等式性质1的过程,我是步步指导,层层点拔,惟恐有所纰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
3、对于性质1中的“式子”未能做到合理的解释 。
4、对于性质的运用,我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参与 。改进方法:
1、 个一小组做完实验后(时间控制在2分钟)可以采取四人活动,让学生自己先去想你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组长做好每一个组员的发言记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体会实验中所能发现问题的多样性,由每组派代表回答,从学生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等式性质1 。这样的合作讨论,能使学生讨论的答案不再统一在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框中,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但也可能是精彩独到的 。
2、在归纳等式性质1中,对于“式子”的问题可适当做引导 。学生虽然没有学过整式,但却可以在第一个屏幕演示——两边同时加上一个三角物体的天平实验中,提出:两边加上的这个物体它的重量我们知道吗?有可能会是多少?对于这个物体的未知重量我们可以如何表示呢?从而引出把这个未知量当成一个式子看的概念
3、对于等式性质的应用,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前提下进行小组活动,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机会,每个人的价值作用都能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学优生得到了锻练,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 。
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想 。这很形象地说出了合作学习的好处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共同解决 。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