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乐观的事例及诗句

举一些诗句为例吧: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二、“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单看字面,这黄州真是居住的胜地呀,鱼美、笋香 。可这是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 。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 。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 。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
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这是苏轼去逝之年对自己事业的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 。在是贬谪文化的最强音,是九死不悔的执着,更是大乐观!
求苏轼被贬后的所有诗词 。
苏轼被贬以后的诗词: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①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② 。
时见幽人独往来③,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④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⑤ 。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于元丰三年 (1080)二月到达,初寓居定慧院,五月迁临皋亭 。
本词当作于这期间 。
定慧院: 一作“定惠院”,在黄冈东南 。
②漏断:指夜深 。
古代用壶滴漏计算时刻 。
③幽人:兼有幽居之人与幽囚之人的意思 。
此当为苏轼自指 。
④省:觉察、 理解 。
⑤宋黄庭坚《跋东坡乐府》评本词云:“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 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词中表现作者寂寞孤 高的心情 。
或以为隐射刺时之作,如清张惠方言《词选》载:“鲖阳居士云: 缺月,刺微明也 。
漏断,暗时也 。
幽人,不得志也 。
独往来,无助也 。
惊鸿, 贤人不安也 。
回头,爱君不忘也 。
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 不偷安于高位也 。
‘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 。
”按这是清常州词派所谓“作 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读词方法的先导 。
其体会发 挥,已超出原作本意了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① 似花还似非花②,也无人惜从教坠③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④ 。
萦 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⑤ 。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⑥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⑦ 。
春 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⑧ 。
〔注〕①元丰三年(1080)在黄州作 。
章粢,字质夫,作有《水龙吟》(燕忙 莺懒花残) 。
苏轼《与章质夫》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 。
本 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 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 。
”宋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作《水龙吟》 咏杨词,命其意用事,潇洒可喜 。
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 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绣织工夫 。
”张炎《词源·杂论》:“东坡《次章质夫杨 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直是压倒 古今 。
” ②似花句:谓杨花既象花又不象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