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筝》读后感作文怎么写?( 二 )


愧疚于他自私地折了蝴蝶风筝的翅膀 , 同时也无意地抹杀了弟弟作为儿童的天性 。人在无知的时代总是会犯下很多错误 , 有一些日后意识到它曾经带来的伤害 , 也已晚了 。无法弥补 。也许那人早将这事遗忘 , 既然忘却了 , 又何来原谅呢?
童年时所做的事情 , 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有的人一生不断摒弃弱点 , 逐渐发展起健全的人格;而有人却为童年的遭遇深刻地影响着 , 这种影响或成为性格上的缺失 , 或成为心灵上沉重的包袱 。
身为一位中年人的鲁迅 , 为着二十年前的旧事而内疚 。他一定善良 , 并且足够敏感 。这是一种良心上的自我指责与修正 。这种不断的自省使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 也使得他的人格愈发高尚 。
思绪到这里 , 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 。孩子们有的时候以为可以和老师、父母分享的快乐 , 而在我们大人的眼里是多么的不成熟 , 以至于让他们用天真所换取的是斥责和不屑 。所以 , 课堂上、课堂外 , 学生们看老师的眼神变了 , 他们认为老师和自己再也不是同路人 , 老师是不能和同学们一起跳绳、投沙包和疯跑的人 , 老师就应该有个老师的样子 。
理解孩子 , 保护那片美丽的童心之园 , 或许你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里多了一份自然的真切之美 。
《风筝》写的是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 , 从中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变化 , 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是紧扣孩子们在做、放、找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再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 , 在读中体会感情 , 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依托文本 , 不断交往对话的过程 。文本 , 作为师生共同研究的对象 , 作为交往的载体 , 对课堂交往能否很好地进行 , 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 如何从文本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点 , 变成了不得不研究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学生的个性体验有了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 课堂教学会生动活泼 , 各种情感体验在一起碰撞交流 ,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感悟 。
本课最明显的是第二段放风筝时 , “风筝做好了 , 却什么也不像 , 我们依然快活 , 还把它叫做幸福鸟 。”“不是什么也不像吗?为什么快活?而且将他叫做幸福鸟呢?”不解决这个问题 , 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 。在教学该段时 , 张老师指导的非常好 , 学生们也根据自己情况说了把风筝叫幸福鸟的原因是什么 , 不同的学生原因也不一样 。这样一来 , 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 更拓展了幸福鸟的丰富内涵 , 一个人的憧憬、幸福变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后再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