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盲盒是什么意思|盲盒有啥吸引人的

开盲盒是什么意思(盲盒有啥吸引人的)
几乎每个购买盲盒的人都有自己锁定的目标:他们仔细辨识盒子里的声音 , 试图通过某些"技巧"抽到自己期待的那一款玩偶 。
那么购买盲盒 , 成瘾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开盲盒是什么意思|盲盒有啥吸引人的

工作日的晚上 8 点 , 盲盒店里客人仍然络绎不绝 。
解封未知的刺激:
让年轻人趋之若鹜
晚上 8 点半 , 盲盒店里的客人仍然络绎不绝 。顾客看上去基本都是 20 岁上下的年轻人 , 有年轻的小情侣 , 有好闺蜜 , 也有志趣相投的好哥们儿 , 还有一些年轻的家长带着上小学的孩子 。
几乎每个购买盲盒的人都有自己锁定的目标:他们站在某个系列的盲盒柜台前 , 拿起盒子 , 掂量里面玩偶的重量 , 再放在耳边摇晃 , 仔细辨识盒子里的声音 , 同时讨论着 , 试图通过某些"技巧"选到自己期待的那一款玩偶 。几乎没有人空手而归 , 每个人最终都会抱着"就是它了"的决心去收银台付款 , 并且立马拆开包装 。
社交媒体上的某网友拥有超过 105 万粉丝 , 她的"拆盲盒"话题下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突破十亿次 , 获赞 1200 多万 。她的视频内容主要是分享开盲盒的过程 , 每天都有人在等待她的更新 。她知道 , 大家想要的也是解封未知的刺激感:"粉丝和你一样好奇会拆出什么" 。
她购买盲盒最"疯狂"的一次经历 , 是在接到 8000 元的报酬后直奔盲盒店 , 一口气挑了 80 个盲盒 , 花了 4000 多元 。她曾算过一笔账 , 她为盲盒花的钱足以买下一辆中等价位的汽车 , 但这在盲盒玩家中并不算罕见 。
据媒体报道 , 2019 年 , 有近 20 万人人均花费两万多元人民币收集盲盒 , 还有人为此一年花费近百万元 。发达的社交媒体也推动了盲盒系列的传播 。虽然单次购买盲盒价格并不高 , 但如果买"上瘾"也可能"倾家荡产" 。
有分析认为 , 氪金属性、戳中萌点、定价适中、充分利用好奇心这几大属性是盲盒一出世就受到年轻人喜爱的主要原因 。盲盒店相关负责人表示 , 盲盒的消费者以独生子女居多 , 追求陪伴感强烈 , 对有设计感、艺术性、有小确幸的点滴美好感兴趣 。
开盲盒是什么意思|盲盒有啥吸引人的

年轻人正在挑选盲盒 。
买盲盒"上瘾"的秘密
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姜思思说:要理解疯狂购买盲盒的行为 , 就要理解人类主动行为背后的原理百思特网——"操作性条件反射" 。
对于盲盒购买者来说 , 打开盲盒获得想要的玩偶是一种"奖赏" , 会正强化购买盲盒这一行为 。不确定的购买结果 , 就像以一定概率掉落的食物 , 使购买者无法判断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 行为就有可能始终持续下去 。
她还认为 , 如果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理解成瘾行为 , 不管是对烟、酒、毒品等物质的成瘾 , 还是"性瘾"等行为成瘾 , 都有相似的生物学机制 , 均涉及与人类动机相关的中脑边缘多巴胺"奖赏系统" 。
以上物质或行为最终都是通过增加"奖赏系统"多巴胺分泌 , 让人们产生快感、缓解不良情绪 , 而带来了"成瘾&qu百思特网ot;的可能 。越快越容易引起"奖赏系统"多巴胺释放 , 成瘾的可能就越大 。
正常来讲 , 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受大脑前额叶调百思特网控 , 而青少年大脑前额叶较成人尚未发育成熟 , 因此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
出现这四种特征
须高度警惕"行为成瘾"
我们日常所说的"上瘾"并不能等同于精神病学临床诊断中的"成瘾" , 也绝不能说购买盲盒就是成瘾行为 。但是 , 如果购买行为出现以下四种特征 , 则须高度警惕"行为成瘾" , 或者说"非物质成瘾"的可能性:
一是"明显过度" , 比如相对于生活状况而言 , 在购买盲盒这件事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