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诞生在哪( 二 )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记述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丰富的历史事实 。


全书共计294卷 , 另附目录30卷 , 《考异》30卷 。这部书取材甚广 , 网罗极富 , 除依据正史外 , 还采用了野史杂志320余种 , 而且对史料的取舍极其严格 , 考辨异同 , 尽力求真 , 所以《资治通鉴》中记述的内容比较翔实可信 , 为历代史学家推崇 。


《资治通鉴》文字以荀悦的《汉纪》为宗 , 力求简明扼要 , 文笔生动流畅 , 朴质精练 , 富有文学意味 , 不仅可以作为历史著作阅读 , 有些篇章也可当作文学作品欣赏 。





司马光在编修百思特网《资治通鉴》的19年中 , 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 特别是在洛阳的15年里 , 几乎付出了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 , 目视昏近 , 齿牙无几 , 神识衰耗 , 目前所谓旋踵而忘 。臣之精力 , 尽于此书 。”


司马光为编书 , 常常废寝忘食 , 有时家里实在等不上他回来吃饭 , 便将饭送至书局 , 还要几次催他才吃 。他每天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 , 而且上边没有一个潦草的字 。





他的房子低矮窄小 , 夏天闷热难耐 , 洒下的汗珠把书稿都浸湿了 。后来 , 他干脆请匠人在书房里挖了一个大深坑 , 砌上砖 , 修成一间“地下室” , 他就坐在这个冬暖夏凉的坑里埋头编书 。司马光对史料考核极其认真 , 追根寻源 , 反复推敲 , 不断修改 。


《资治通鉴》编成后 , 洛阳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 , 可见他为这本书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