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王朗|王朗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诸葛亮王朗(王朗句句精辟在理,为何最后还会输)
三国演义无数的精彩细节中,有一段及其经典的桥段想必大家都能耳熟能详,那就是王朗和诸葛亮两人在阵前的好一阵对骂 。
《三十六计》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又言"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这两句话,大抵是适合用来描述罗贯中所作的"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一回中,诸葛亮与王朗那场阵前骂战的 。
蜀魏对决,王朗主动要求出阵,并放下话来:“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 。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百思特网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
后面我们当然知道,这是历史上著名被打脸的例子 。但如果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看到王朗的一席话,往往会感觉他的话好有道理啊 。
王朗说:“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 。”
历史就是这样的啊 。就连帝王家认可的五德学说里,也同意朝代更替是很正常的事 。
王朗又说:“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 。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 。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
这一段排比十分有气势,而且有理有据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起,曹操在其中的确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曹操晚年才敢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
这段话是无可反驳的 。
王朗又说:“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 。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这又是大实话,曹魏实力对比,确实魏强蜀弱,时间一长,如果魏国不大乱,必定是魏胜蜀败 。
可见王朗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所以他才胸有成竹,敢说:“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
第一次看到王朗的对话,能想到诸葛亮如何回答吗?
只怕一时语结,说不上话来,这样一来就真的拱手而降,不战自退了 。或者退师之后,回到营帐中,才想起一句可以将对方噎死的话,只懊恼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想起来 。
2.
诸葛亮给予了完美的反击 。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诸葛亮马上抓住了王朗的命门:他是汉臣 。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
王朗啊,你身为汉臣,当为汉室效力,怎么可以助纣为虐?帮着曹家夺汉家的江山?
诸葛亮避而不谈曹操对汉室的贡献,没有把苗头对准曹操,而是紧紧抓住王朗汉百思特网臣的身份,大加鞭挞:“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迅速组织语言,然后将王朗骂死呢?
3.
曾经有一篇获国际大奖的文案,标题叫《我害怕阅读的人》 。
阅读的人有什么可怕的?
“因为阅读的人具有看穿一切的眼睛,任何的掩饰、虚假在他的面前都无所遁形 。”
在阅读的人面前,没有人可掩饰苍白的头脑 。
高晓松在节目里曾经说过一句话:笨是隐瞒不了的 。
在生活中,你很容易发现那些高阅读的人,他们偏于安静,不经常发言,但一旦发言,就能直击重点 。他们更新知识快,从来不会在社会上落伍 。他们能玩能工作,工作时专注,玩耍起尽兴 。
跟这样的人竞争,能不害怕?
阅读的人还有什么可怕 。
“当他们阅读时,脸就藏匿在书后面 。书一放下,就以贵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闪耀 。”
是的,一个人的谈行举止,隐藏着他读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 。
读遍历史,熟知帝王将相的人,不会轻易被权力折服 。
熟知天文,通晓地理的人,不会被奇怪的现象所迷惑 。
读过马克吐温的人,会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幽默,什么是低级趣味 。
- 《诸葛亮集》阅读答案怎么写?
- 读“三国”有感——我看诸葛亮怎么写?
- 人为什么会变?(句句入心)
- 有关诸葛亮诗词70
- 诸葛亮墓找到了吗_刘备墓为什么不敢开发
- 孔明的诗词 3g.163.com
- 诸葛亮诗词大梦谁先觉
- 只不过诗词句句闷闷沉沉
- 诸葛亮经典诗词名句
- 蒋公的诗词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