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怨情诗句( 三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食出野田美 。
酒临远水倾 。
东流若未尽 。
应见别离情 。
《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
月出白猿啼 。
笑别庐山远 。
何烦过虎溪 。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有类似登金陵凤凰台,黄鹤楼和桃花庵歌的古诗词吗? 《黄鹤楼》是崔灏晚期的作品,他是汴州人,开元十一年进士,早年多作写闺情,语多浮艳,后游历江南,从军塞北,诗风大变,此诗便是他游武昌时所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人们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写得直切入微,用典以及意象的相互交融,使得诗人的思乡愁绪跃然纸上.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虽有模拟之嫌,但它取得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所称道,《唐才子传》(卷一):“崔灏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到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直到李白游金陵时,面对当时的境遇,吟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记:“李诗拟崔诗而作,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 传说,李白远游荆楚,乘兴而登黄鹤楼,偶读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自觉难以超越.遂借酒兴;题诗一首:“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随即,长袖横甩,掷笔而去.其后,直到来到金陵,写了上面的那首〈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才略觉痛快. 我对李白是不是和崔颢有此一争,并不以为然.诗人心怀广阔,本来写诗就是自娱自乐的事.既然吴宫花草,晋代衣冠,都不能长久,就让“崔颢题诗在上头”,也真的无所谓.况且《凤凰》,《黄鹤》两诗,俱各浑然天成,难分上下.怪不得方回的《瀛奎律髓》说两诗:“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大家帮忙寻找一下关于李白的所有古诗词23.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
24.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简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 。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