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不如意的诗词?( 五 )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么样 。
曹嵩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 , 大约是很少过问的 。
曹操自己的诗说:“既无三徙教 , 不闻过庭语 。
”所谓“三徙” ,  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 , 不受坏的影响 。
竟三次搬家 。
所谓“过庭” , 则是说孔子的儿子两次从庭院走过 , 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 , 一次叫他学诗 , 一次叫他学礼 。
这样的事情 , 在曹操家里都没有发生过 。
看来 , 曹操小时候 , 父亲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 。
父母不管教 , 家境又不错 , 曹操便成为一个“问题少年” 。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 , 曹操年少时 , “好飞鹰走狗 , 游荡无度” 。
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 , 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 。
曹操知道了 , 便想出一个鬼点子 , 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 。
有一天 , 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 , 立即作口歪嘴斜状 。
叔问其故 , 则答以突然中风 。
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操 。
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 , 什么事都没有 。
曹操趁机说 , 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 , 才乱讲我的坏话 。
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 , 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 , 曹嵩都不信了 , 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为 。
曹操的哥们儿袁绍、张邈等人 , 大约也是同类角色 。
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 , 事情做得十分出格 。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 , 有一次 , 一家人家结婚 , 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 , 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 。
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 , 等到天黑透了 , 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 , 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 。
匆忙间路没走好 , 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 , 动弹不得 。
曹操急中生智 , 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 , 一下子就蹦了出 来 。
显然 , 青少年时代的曹操 , 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 , 游手好闲 , 不务正业 , 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 。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人 , 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
所以《三国志》说他“少机警 , 有权数 , 而任侠放荡 , 不治行业” , 因此许多人没把他放在眼里(世人未之奇也) , 甚至鄙视他(薄其为人) 。
比如南阳名士宗世林 , 就自称有“松柏之志” , 坚决不和他交往(见《世说新语?方正》) 。
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看好曹操 , 他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 。
桥玄认为曹操是难得地人才 , 将来平定天下 , 非操莫属 , 因此竟以妻儿相托 。
桥玄说: “天下将乱 , 非命世之材不能济也 。
能安之者 , 其在君乎?”这话是记载在《三国志》正文的 , 应该靠得住 , 也有道理 , 因为曹操并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纨袴子弟 。
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 , 莫之能害 , 博览群书 , 特好兵法” , 有一次行刺宦官张让时 , 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 。
这说明曹操是...
1990年农历8月28日辰时生人,一生命运如何? 性格简评:(事常知足心常乐 , 人到无求品自高)1、华盖逢空 , 喜欢离群索居 , 孤独自得 。
2、命带金舆 , 一生利官近贵 , 与汽车等交通工具有缘常坐车或自己会开车 。
3、偏官为忌神 , 喜欢酒色而好斗 , 而且个性急躁 , 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 , 做事过度激进 , 使人难以容忍与谅解而树敌 , 所以知心朋友不多 。
4、食神为忌神 , 虎头蛇尾现象的时候多 , 没有刻苦执着的毅力 , 依赖心稍微有点强 , 喜欢言过其实 , 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预见不足 , 有时理想与现实脱节 , 说得多而做得少 , 容易疲劳而倦怠 , 自我清高 , 顾影自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