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诗句解释( 四 )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
此诗八句皆对 。
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细细体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无怪乎胡应麟盛誉其为“旷代之作”清代杨论推崇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诗薮》) http://poem.8dou.net/html/poem/0/poem_372.xml
古诗 登高 诗词名:登高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类型: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
2、回:回旋 。
3、百年:犹言一生 。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
--------------------------------------------------------------------------------[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27_76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ppt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
李白是那个用生命来追寻浪漫的李白,是那个迎风立于船头,狂笑高呼“我本楚狂人”的李白,是那个对天长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 。
他天马行空,他豪放飘逸,他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
他澎湃的激情,他飞扬的神采有一 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动 。
杜甫,是那个诗录历史的杜甫,是那个“宁苦身以利人”的杜甫,是那个道尽人间悲欢离合的杜甫 。
他感时忧国,他绪密思深,他沉郁顿挫 。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
杜甫和李白的殊途,其源于儒、道的殊途 。
儒家、道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两种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 。
孔孟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人伦关系以及条条框框的做人原则为文人走向圣人之路铺好了砖石,追求的最终理想是“修治齐平” 。
老庄则剖析宇宙间自然万物的深层奥义,追求人与宇宙的契合无间,人与“道”的和谐统一,为文人走向仙人之路架好了云梯,探寻的是乌托邦般的“无为而治” 。
儒和道代表了中国文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深沉凝重,后者率性恣肆,分别造就了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 。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
“时代选择激情,历史选择深刻”,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
很难有标准来衡量两者之间的优劣高下,同样也没有标准来评判儒道两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哪个更加深远,它们两者只是不同,这种不同造就的是两个同样伟大的诗人 。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 。
李白和杜甫的伟大皆在于此 。
李白的诗中,狂放、抑郁、希望、失望相互交织、冲突,他的狂笑长吟中笑出了吟出了他“大济苍生”、“海县清一”的抱负和人们无力笑出吟出的血泪 。
杜甫的诗中,理想、现实、黑暗、光明、愤慨、伤怀相互结合碰撞,他的记实之笔道出了他推己及人的兼济之心,压缩凝结了大众无力承载的苦难 。
他们是时代的歌者,是精神的创作者,是不朽的缔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