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陌生人诗词( 三 )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 。
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
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 。
”(《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
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 。
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 。
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
http://blog.xhedu.sh.cn/blogweb/more/detail.asp?id=1758 详细解释参看该网页
喜见外弟又言别颈联中的"语"指的是什么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 城(今属山东)人 。
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 舍生,号辛党 。
绍兴三十一年(1161) ,金兵南侵,中 原起义军烽起 。
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 表南归 。
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 。
改广 德军通判 。
乾道四年(1168 ),通判建康府,上《美 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 建议 。
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 。
淳熙元年(1174),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迁仓部郎官,出为江西提点刑 狱,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迁知 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
五年(1178 ),召为大理少卿, 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转运副使 。
又改知潭州兼 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 冠,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
淳熙八年(1181)冬, 台臣王蔺劾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落职, 卜居上饶城北之带湖,筑室百楹,以稼名轩,自号稼 轩居士,自是投闲置散凡十年 。
绍熙三年(1192), 起为提点福建刑狱,次年,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
以 谏官黄艾、谢深甫论列,丐祠归 。
所居带湖雪楼毁于 火,徙铅山期思之瓜山下,家居瓢泉长达八年 。
嘉泰 三年(1203 ),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于会稽创 建秋风亭 。
四年,改知镇江府 。
开禧元年(1205) ,复 以言者论列,奉祠归铅山 。
开禧三年,年六十八,葬 铅山南十五里阳原山中 。
德佑元年(1275)追谥忠敏 。
平生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谋猷略远,然谗摈销沮, 南归四十馀年间,大半皆废弃不用,故陈亮《辛稼轩 画像赞》叹为“真鼠枉用,真虎不用” 。
其胸中古今, 用资为词,激昂排宕,别开生面,不可一世 。
《宋史》 有传 。
有《稼轩集》,又有《稼轩奏议》一卷,均佚 。
今人辑有《稼轩诗文钞存》 。
词有四卷本《稼轩词》 及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两种 。
《四库总目提要》 云:“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 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翦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 宗,迄今不废 。
”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