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一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一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 。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
(3)归类识字 。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 。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