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要埋大量陶制品( 五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瓷器鉴定没有统一的标准;鉴定方法五花八门;鉴定队伍错综复杂、各自为政 。
另外是瓷器鉴定历来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会”是凭借的是个人感觉,多是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感性认识,经验总结型知识,常常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
这种凭感觉和经验鉴定方法使得每个鉴定家都有“走眼”、“失手”的经历,初入道者更是每每上当买回大量赝品,俗称“交学费” 。
然而这仍是目前瓷器鉴定时常用的方法 。
下面我们将常用鉴定方法简介如下: (一)造型:各个年代的瓷器造型,都有当时的历史印迹,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
如元代的青花瓷器,体型硕大,胎体厚重,这是由于大量出口,胎体厚重便于长途运输,不易破损的原故 。
(图样)又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清代以后,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 。
到雍正以后,其圈足最下处,一改明代的平齐而向圆形(俗称“泥鳅背”)演变 。
不同的造型,打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 。
例如,拿起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晋朝、南北朝的产物 。
说起“宫式碗”,则应该知道是明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 。
如果是 “棒槌瓶”、“花觚”、“柳叶瓶”等等,这些都应是清代康熙时期生产的器物 。
(二)胎釉: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其胎釉的成份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代表当时的风格 。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 。
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原始青瓷,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元代、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 。
元代釉质肥厚,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 。
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 。
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
元代晚期和明代宣德年间的瓷器,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 。
同一器皿,元代晚期和永乐胎厚,宣德胎薄 。
元代晚期和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图样铁锈斑) 。
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
(三)工艺:不同地区、不同窑口,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常常采取不同的制瓷工艺 。
烧造方法不同,烧造温度和燃料不同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 。
以烧造为例,潮州窑器物一般采用垫饼或垫环装烧,故底足无釉 。
盆类器皿中有的采用叠烧法,盆内底留有支钉痕,一般为5个支钉痕 。
又如,以拉坯为例,古代瓷器是靠工匠手工拉坯成型,而现代小作坊生产是靠模压成型(精仿除外),或者高速机器旋转生产,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可以生产出大批量的新工艺品 。
手工拉坯纹,每件瓷器的内部,都有不规则(注意,是不规则)的手工拉坯纹,康熙立件口部(可以仔细观察)哪怕一件盘子,都有手工拉坯留下的一圈一圈,不规则的,深浅不一的拉坯纹 。
现代机械拉坯瓷器上的拉坯纹是细细,密密麻麻,一圈一圈规则的,好像是被尺量过的拉坯纹,而且深浅一致 。
如果是模压成型,此件瓷器上找不到任何拉坯纹 。
(四)纹饰:不同时期的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
以龙的图象为例,各代不同 。
宋代龙凶恶、粗壮;元代龙瘦细、矫健,三趾多、五爪少;明代龙种类多,飞翼龙,长翅膀 。
香草龙,尾卷曲如草 。
正面龙,龙头形似壁虎;清代龙,柔和、呆板、图案化 。
总之,时代不同,画风、画法、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 。
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
例如,元代的青花精品瓷器多是历史人物故事,在南京地区发现的元青花尉迟恭救秦王人物故事罐,表现了隋朝末年,唐将尉迟恭舞着单鞭,飞马救秦王李世民的故事 。
(图样)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仙人朝圣图,书写回文等图案 。
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 。
所以,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
- 春天|2022春天还要冷多久
- 春天|2022年春天为什么这么冷
- 四川|四川历史十大名人,四川古代都有什么名人
- 好的人生,都需要这几样配置(深度好文)
- 即使为了宝宝,我也要善待公婆
- ?武汉|为什么武汉3月还这么冷2022
- 为什么要多读书,这10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 结婚|结婚三金要给男方买戒指吗
- 兔子|兔子的尾巴为什么长不了
- 结婚|结婚三金一定要双方一起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