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


然此诗“颔联”警绝,观其气格似与其余之句不大相类 。
尤其是尾联余以为造语欠风致含蓄,平铺直述,甚无余味 。
盖七律中间两联易得,结句难得,起句造语立意尤为不易 。
和靖先生志洁言清,何至如此?是另有所托还是诗至颈联作者心力已尽,不得湖山之助? 余读此诗仅存上述质疑 。
即便如此,然瑕不掩瑜,此诗终不失为传世之作 。
况吾深爱其之子风流,占尽古人雅致,析其诗实为先赏其人故也! 5.雪梅二首(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赏析】 这是一首带寓言意味的作品 。
冬天,那漫天飞舞的雪片和雪中俏立的梅花,引起了诗人的兴趣 。
他出神地望着它们,觉得梅和雪好像是为了争得春色才出脱得如此精神 。
于是诗人放下笔,认真地评判起来 。
他认为梅花虽白,终归逊雪三分;雪花虽白,却缺少梅花的一种清香 。
梅雪均佳,各有千秋 。
其实何止梅雪?任何事物都各有所缺,各存所长 。
从他的评判,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对着梅雪,仔细端详,反复推敲的形象 。
6. 王安石《梅花》赏析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1.凌寒:冒着严寒 。
2.遥:远远的 。
3.为:因为 。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
...
《墨梅》这首诗作者借梅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苏轼《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
释义:春天幽静的山谷里溪水潺潺,冬天未谢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间闪烁点点繁华;忽然一夜的东风袭来,风起石落,半数(摧落的)梅花随着满天的飞雪渡过关山 。
这首诗运用衬托手法,以“草棘”的枯败衬托梅花的夺目,以狂风暴雪之恶衬托梅花的坚强 。
突出野梅超群脱俗,卓然不凡,坚强不屈 。
该诗第一句以动衬静写梅花的生长环境,侧重表现野梅远离人世的喧嚣,冰心玉骨不染尘的绰约风姿 。
第二句写野梅蓬勃的生命力与傲然不群的品格 。
“灼”是燃烧的意思,“烁”是光亮的样子 。
朵朵梅花像是缀在枝头的团团星火,开放的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娇艳 。
而冬末春初的“草”自然是黄白而枯败的,“棘”也自然是绿叶尽脱,以衰草瘦棘的背景相衬,梅花更显得容丽品高、卓然不凡 。
她是那样的迷人,却又难以触摸,可远观不可近亵 。
这超群脱俗的“灼烁梅花”显现了幽谷的灵魂,构成了空山的绝唱 。
第三句中“一夜”足见时间之长,而袭击竟在“夜”里进行,使你难以提防、抵挡,足见用心之险恶 。
“吹石裂”可见打击之猛烈,不难想象“一夜”梅与风的搏斗是怎样的惨烈:狂风将梅花恶狠狠地压在地上,梅却将铁般的腰肢不屈的伸挺起来;再压下去,再挺起来,但终因双方争斗力量悬殊,悲剧的结果是必然的 。
第四句中,“度关山”有一种收复失地的豪情 。
摧落的梅花漫空飞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屈的魂灵在空中控诉、呐喊 。
这里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隐的潜台词好像说“一夜”的刀光剑影,狂风也未必全胜,梅花也未必全败,你看,不是还有朵朵梅花“灼烁”在枝头吗?一旦日出,她又会让幽谷更加靓丽起来 。
俗话说“句句景语皆情语”,下面联系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宋元丰二年,苏轼写讽诗入狱,执政者欲置之于死地,后因其北竭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元丰三年正月,苏轼被贬到偏远的黄州小镇去当团练副使,这首诗就是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
所以说,这首诗苏轼是在写梅花,也是在写他自己的不幸遭遇 。
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草木俊秀、风必摧之 。
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有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的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着春天的来临 。
【所以】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也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的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 。

【梅花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寄寓在梅花这个形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