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滑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四 )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 “尝记”是“曾经记得”或者是“记得曾经”,这说明是一首追忆往事的小令 。
“溪亭”是泉名,在山东济南,也就是易安的原籍 。
“日暮”指天色已经很晚 。
“沉醉”二字,许多读本认为是指女词人喝醉了,所以误了回家的时间,甚至有的朋友认为这里的“沉醉”二字与后面的“惊起”句,是一种男性的豪放,是女词人与“须眉”匹敌的作词风格的体现,更有的朋友认为这就是曾经有人误将词词归在苏轼笔下和误传是吕洞宾所作的原因所在 。
可是,我更愿意以自己的设想来理解这曲小令,我觉得,女词人的“沉醉”根本不是什么喝酒而醉,其实就是“因景而醉”的意思而已 。
试想想:不管是她五、六岁时的经历,还是十五、六时的经历,这两个年龄段都还是属于“孩子”的范畴,因为贪玩而忘记回家是这个年龄段的特点 。
何况女词人生性就对美的东西有一份特别的敏感,看见景色的迷人忘了回家的时间,“沉醉不知归路”是意料之中的 。
作者仅仅是以这样一种语气,把读者,或者是当时脱口吟出这些词句时,用这样的起笔引起“听众”对自己追忆的故乡美景的兴趣,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那景色的迷人,也是女词人对家乡景色的爱恋与怀想 。
也为了加重语气对“年轻时期”或者说是“孩提时期”那一次难得的出游的描述,为下文的误入荷丛做伏笔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 一个古代的女子,要出游一次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到有舟可摇,有荷可赏的美丽的湖中游玩,那更是难得的机会 。
看到蔚蓝的天,碧绿的湖水,还有一湖的摇曳多姿、婀娜娉婷的荷……如此美丽的景色,是在闺门中无法体味的,于是女词人“沉醉”,被景色沉醉,也没自己快乐的心情沉醉了 。
这里我们做一下想象:女词人在荷丛中摇着小舟,东看看西瞧瞧,眼睛里有好奇更有惊喜,或者还带者几分淘气……当她不经意地发觉太阳快要下山了,才感觉自己似乎是在荷丛中迷路了,这时又多了几分焦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争渡”一句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 回家晚了自然是不好,也许因为这次的晚归而被断绝以后出游的任何机会呢 。
心里一着急,手便加快了动作,浆划得快了,“争渡”一词自然而形象,恰倒好处地写出了女词人当时的焦急心情与她动作的紧张模样 。
岂知,紧张中又来了惊喜,作者用“沉醉”“误入”已经告诉读者,溪亭这个地方的迷人了 。
接着,“争渡”惊起的一群水鸟,把整首词的意境和气氛都推到了顶点 。
那一群在荷花丛中突然惊飞四散的水鸟,给急着回家的“迷路游人”带来突然的“惊悸”,惊悸之余又是欣喜与欢畅 。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女词人“啊”的一声惊叫,接着,又大声欢叫:“哇!好多水鸟啊!” 少女的淘气、贪玩、好奇以及词人在追忆中流露出来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在小令的寥寥几笔中层层递进,到最后的顶峰嘎然收笔,表现得如此的酣畅淋漓,叫读者不得不拍案叫绝●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词作鉴赏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