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三国演义读后感( 六 )


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 。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 。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 。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
高中生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5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 。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它作为一本书,可知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也像是在演义一场戏,让人着迷 。
站在历史的海岸上看着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如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
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总的说来应该是开卷有益吧!我读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友谊董卓祸国殃民的奸毒;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曹操赋诗的奸诈,但又有雄才大略的心怀 。我还读了草船借箭,蒋干中计,曹操赋诗,借东风,七擒孟获等精彩的历史事件 。
在《三国演义》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和草船借箭 。
诸葛亮草船借箭,不战而胜,为什么诸葛亮不费力地轻而易举得到十万只箭呢?我想,罗贯中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有智慧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向周瑜保证三天之内必定“造”出十万只箭,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只是周瑜想故意找诸葛亮的茬 。但是,诸葛亮却能运用三天中雾最大的一天来借箭 。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让曹操以失败而告终 。在当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有计谋与智慧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而诸葛亮作为这一种人物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纷争的背景下,刘备代表了蜀国,曹操代表了魏国以及孙权代表了吴国,他们展开了三国鼎立,三方角逐的场面 。在历史上,人们都有“拥刘反曹”的倾向,这一倾向导致了后来刘备胜利为王的结果,我在想,为什么人们要“拥刘反曹”呢?在我看来三方争霸,各自都有优劣,都应该有公平的机会去争霸,应该体现当今的奥运精神:公平、公正、公开 。可是人们却单一的“拥刘反曹” 。我认为曹操和刘备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对于评价任何一个人,即使是他们天差地别,也应从好与环,优缺点去考虑 。正如曹操亲帅大军征战,为争取民心,下令军队沿途不得践踏百姓的庄稼,违者格杀勿论 。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骑受惊吓后进了老百姓的田地,他虽经众将苦劝没有取下自己头,但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以示惩罚,中国古代,视发如首,把头发割掉,在当时已算是一种不轻的刑罚,曹操能割发,以示自刑,体现出他纪律严明和体裇百姓所以说人是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的 。所以说人们都是有自己的优点,评价一个人应全面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