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朴实无华的诗句( 二 )


闻道神仙不可接 , 心随湖水共悠悠 。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 ,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 故其妙处莹彻 , 玲珑不可凑泊 , 如空中之音 , 相中之色 , 水中之月 , 镜中之像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沧浪诗话 。
作者谪居岳州 , 梁知微经此入朝 , 送客 。
征帆远去 , 凄宛而不抒情 , 反写简淡的秋景 。
孤——由峰而转向人 , 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 , 浮——迷离扑朔之感 , 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 , 友人不可接 , 朝廷不可接 。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
描写然爱枫的诗词有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赏析:这首七绝 , 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 , 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 , 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 , 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
夜行无月 , 本难见物 , 而渔火醒目 , 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 , 却闻乌啼钟鸣 。

【形容人朴实无华的诗句】

如此明灭对照 , 无声与有声的衬托 , 使景皆为情中之景 , 声皆为意中之音 , 意境疏密错落 , 浑融幽远 。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 , 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 , 为那里的一桥一水 , 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 , 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宋代:柳永 江枫渐老 , 汀蕙半凋 , 满目败红衰翠 。
楚客登临 , 正是暮秋天气 。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
对晚景、伤怀念远 , 新愁旧恨相继 。
脉脉人千里 。
念两处风情 , 万重烟水 。
雨歇天高 , 望断翠峰十二 。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
纵写得、离肠万种 , 奈归云谁寄 。
译文: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 , 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 , 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
楚乡作客 , 登高望远 , 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 , 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
面对这傍晚景象 , 我悲伤怀抱 , 思念远人 , 新愁和旧恨 , 接连涌起 。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 。
两处思念情怀 , 相隔千山万水 。
雨停云散天空高远 , 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 。
无言相诉 , 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 , 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赏析:上阕写景 , 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 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
下阕抒情 , 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 。
词的上片 , 取正衬的手法 , 以苦景写悲怀 , 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 , 以悲写悲 , 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 , 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 , 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 , 步步加深 。
《山行》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 , 在那白云深处 , 居然还有人家 。
停下车来 , 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
枫叶秋霜染过 , 艳比二月春花 。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 , 而且进而咏物言志 , 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 志趣的寄托 , 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