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是什么意思( 二 )


第三句极精炼地点明八阵图遗迹富有传奇的特征,末则惋惜刘备不顾大局率兵伐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战略,统一大业无法实现,成为千古遗恨 。
杜甫诗中提到的八阵图,又叫水八阵,是与在成都青白江区弥牟镇旱八阵相对而言的遗址 。
位置在奉节西南白帝城(古鱼腹浦,刘备更名永安宫)前平沙上 。
传说诸葛亮从荆州入蜀对,命士兵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有序,星座棋布,排列成六十四堆,按天、地、雨、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组成供军事操练和作战阵图 。
长江大江汹涌,八阵图在夏天即使被淹没,到冬天水落石器,两岸万物失态,唯独八阵图岿然如故,岿然不动,“江流石不转”,所以刘备兵败白帝城,东吴大将陆逊追到八阵图,被变幻莫测、隐有千军万马的石头阵吓退 。
其实,八阵图不是诸葛亮的操练、作战阵势,奉节八阵图也不是诸葛亮派士兵堆砌的 。
历史学家、军事史家已早有定论 。
①但人民群众太尊崇热爱诸葛亮,所以把这本不属于诸葛亮的遗迹归之于他,并且加以神化 。
如说八阵图石堆被人搬动散乱后,水涨石聚,水退阵现,是仙人搬动复原 。
又说当强敌入侵,八阵图显灵能呼风唤雨 。
招云布雾,鬼神出动可变千军万马等等 。
这些传说放在恰当的历史范围内,是可以理解的,也表明对诸葛亮的怀念 。
其实,八阵图这种阵势产生的年代很早 。
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有名的军事家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中就有专门谈论阵势的篇章 。
当时诸侯国之间杀伐征战,无不讲究兵法阵势 。
1990年新华社公布了我国考古在军事史上重大发现;在河南密县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此图发现于密县刘寨云岩宫(即轩辕黄帝宫) 。
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与蚩尤作战,九战皆败,退守到河南密县,修建宫寨,操练士卒 。
黄帝同大将风后演练创制了八阵兵法,运用于实战的河北涿鹿决战,杀了蚩尤,统一了华夏 。
出土的八阵兵法图,共九幅 。
一幅为八阵正图,其余八幅,每幅是一个阵势 。
分为天复阵、地载阵、风扬阵、天垂阵、龙幡阵、虎踞阵、鸟翔阵、兽行阵 。
这一考古重大发现,把八阵图兵法的历史从公元二世纪诸葛亮时代,往前推了两千五百多年 。
从密县八阵图兵法名称上可以判断,其阵势仍指部队作战所布置的局势 。
后代军事家依据作战地形、敌我态势、天候等条件,创造的一字长蛇阵、三才阵、五行阵、八卦阵、七星阵等,都是指部队部署位置以及在作战时相应变化 。
诸葛亮一生作战频繁,善于用兵,鞠躬尽瘁,力挽狂澜,人们追念他的功债,把八阵图创造权归之于他,亦无可厚非② 。
尽管现在已知奉节八阵图与诸葛亮无关,但三国以后,诸葛亮造八阵图的传说和他当年确曾两度在夔州习兵留有演兵台,“八阵图铭”石刻等遗址,因而后世为他建有祠庙,文入学士多在凭吊感怀之余,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
文献典籍上也把水八阵图建造者的桂冠戴在诸葛亮头上 。
我国地理经典之一的《水经》,在叙述长江到奉节时就说:“江水又东经诸葛亮图垒南 。
”并加注说:“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 。
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 。
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复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 。
”一些古文记载上,还对立于不败之地的八阵图有更玄的说法 。
甚至有的臆想连后人也见之摇头,这里就不例举了 。
倒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写得好:“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绝 。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
”苏东坡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评价诸葛亮的态度是正确的 。
针对历朝历代都有人不远万里来到八阵图旁,昼夜面对滔滔长江,冥思苦想,企图参悟秘诀玄机,一举得到诸葛亮治世立国惊人的龙韬.虎略,好一鸣惊人 。
苏轼语重心长地指出: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再也不要被妄说迷住了 。
旱八阵,在成都北外三十多里的青白江区弥牟镇 。
这里原属新都县,解放后为适应工业建设,划入青白江区 。
《三国志??蜀志》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 。
”《益州记》说:“有武侯八阵图,土城四门,中起六十四魁,八八为行,魁方一丈,高三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