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三 )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来比较拓展延伸 , 一首是描写小雨的轻柔 , 一首是描写大雨的狂乱 , 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雨的不同韵味 , 感受诗的魅力 。
古诗教学中 , 朗读是重头戏 , 只有通过朗读 , 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 , 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感情 。这一堂课中 , 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 , 有范读、个别读、齐读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活动的开展 , 学生渐渐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 。在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 , 没有放开学生大胆的想象 , 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 , 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
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 , 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每一次尝试 , 每一次收获 , 每一次新的挑战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黄达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 。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 。编者将古诗选入语文教材 , 重在引导 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 , 积累语言 , 增加文化底蕴 。教学这首古诗 , 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 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 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在 教学中 , 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 ,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 。由于教材中对诗已作注释 , 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 , 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题目和诗句的意思 。另外 , 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 , 体会诗歌的意境 , 并以歌唱的形式感悟诗情 。最后 , 我让学生在积累了不少描写祖 国壮美河山的古诗 。我觉得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 主体参与的质量较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参与面广 。如上课伊始 , 我板书课题 , 并让学生边看我板书边一起书空课题中每个字的笔画 , 做到全员参与 。
(二)主体参与的形式多 。如个别读、齐读全诗;读诗句想象画面;
(三) 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好 。如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时 , 学生纷纷举手 , 描述画面时能运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 , 语言比较生动、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