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中秋 他乡月也明

就地过中秋 他乡月也明
文章图片

“中秋将至,你有多久没回家?”“有没有一种味道能勾起你对节日的回忆?”“在他乡过节的你们,有什么特别的记忆?”“独在他乡、披荆斩棘的路上,有没有一首歌能给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光明网寻访了100位在他乡过节的青年,聊聊他们独在异乡的故事 。“节日的真正意义是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思考想要什么”“节日是一个休整的过程,我们都在努力地工作,在节假日我们也要开心地过节”“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走进节日”……因为共情,所以动人 。镜头里的年轻人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那就是“中秋节,我在他乡挺好的!”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而言,可以说是一件大事 。吃月饼,赏明月,聚亲朋,共出游,中秋佳节之时,“花”“好”“月”“圆”等美好字眼宛如最好的节日物语,而管窥其中的价值核心,“团圆”两字必然是价值千钧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亲情、友情、爱情都因佳节的美好气氛而被烘托得倍加醇厚,继而构成国人对于中秋的珍贵记忆 。当返程的脚步随着车轮的转动而清晰,当思乡的情绪随着离家的路途而升腾,在一年又一年来来往往的轮回间,中国人在价值观念的链条之上,输出了从个人到家国的情怀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会在中秋佳节之际踏上归家的旅途,更多的青年选择在大城市打拼,以“就地过节”的方式过中秋 。就像光明网的中秋视频所表达的一样,年轻人的节日物语,越发丰富了这个节日的场景,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青春风景 。
【就地过中秋 他乡月也明】“就地过节”像是一道“回”与“不回”选择题,如何答题,年轻人选择用奋斗来填平“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 。在中秋视频《华夏四时歌》里,观众看到了坚守抗疫岗位的医护工作者、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通过手机进行带货的网络主播等诸多“节日我在岗”的年轻面孔 。坚守也能体会到节日的美好,汗水更能折射出阳光的温暖,无数的年轻人都是努力让梦想照进生活的奋斗者 。在这个不回家的中秋节里,他们感受到人在他乡的温暖包围,同样也付出自己的毫末微光 。在对乡土眷恋和梦想打拼之间,达成着人生愿景与社会发展的“美美与共” 。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当我们坐着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朝发夕至,用国产5G智能手机与亲朋进行视频连线,或者宅在家里用笔记本电脑追剧……中秋佳节里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都是具体而清晰的 。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这样的美好场景正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直接对接 。“情暖中秋、天上月圆、人间梦圆”的诗情画意里,是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那种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正是“强国有我”之心心念念 。而对于无数个就地过中秋的年轻人,他们自然懂得其中与奋斗有关的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