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总结”的诗词有哪些?( 二 )


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 。
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 。
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
二、经典试题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 。
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富,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的色彩 。
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 。
因而,A项是错误的 。
例2、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 词 天净沙●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秋词》、《天净沙●秋思》两篇作品的比较赏析能力,比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紧扣住文眼词和运用某些修辞手法的词语,如“排云上”、“断肠人”等 。
结合以上两点,不难分析出《天净沙●秋思》为“悲秋”之作,而《秋词》则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感觉 。
因而,D项是错误的 。
关于多读书的古诗有哪些 一、关于读书的古诗: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 颜真卿《劝学》) 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
(宋 刘过《书院》)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宋 朱熹《观书有感》)4.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宋 朱熹《观书有感》) 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
(宋 陆九渊《读书》)6.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
(唐 韩愈《劝学诗》) 二、关于读书的名句: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 颜真卿《劝学》)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
(宋 刘过《书院》) 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宋 朱熹《观书有感》) 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
(宋 朱熹《观书有感》) 10.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