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翻译 古文高手进( 三 )


沈钧儒《赏菊》:一丛寒菊比琼华 , 掩映晴窗动绿纱 。
乍觉微香生暖室 , 真拟奇艳出谁家 。
樱唇滴处酥融雪 , 粉靥羞时涉泛霞 。
莫道婆娑春意减 , 案头回盱有名花 。
臧克家《菊畔香》:北国风光 , 无风无雨过重阳 。
不去西山相红叶 , 来对丛黄 。
人倚疏篱 , 华傍宫墙 , 邑英红幛 , 门楼仰天望 。
借芬芳 , 只独赏 , 念天涯分飞雁行 。
不须持鳌把酒 , 默诵佳句分外香 。
人影瘦 , 精神畅 , 昂首向东天一方 。
朱德《赏菊》:奇花独立树枝头 , 玉骨冰肌眼底收 。
且聆和平共处日 , 愿将菊酒解前仇 。
明·戴进《画菊》:黄花开满院前坡 , 醉杀西江计汝和 。
忽见钱塘著色画 , 不知秋色较谁多 。
清·刘大槐《题菊》:翠叶丹苞斗晚霞 , 眼明真见故园花 。
依稀白雁江天幕 , 得眼篱边箬帽斜 。
清·陈鹤年《题画菊》:离离丰骨傲霜寒 , 晚节谁知事更难 。
最爱东篱闲把酒 , 此中容得澹人看 。
董必武《菊花 , 题双清楼主画》:托根在石罅 , 叶盛花亦繁 。
生机随地茁 , 何用费篱樊 。
齐白石《紫菊》:九月西风霜气清 , 舍南园圃紫云晴 。
...
古诗词 碧水清清映翠楼 此诗句出自《题画·碧水丹山映杖藜》 , 作者是明代的沈周 。
原文诗句:碧水丹山映杖藜 , 夕阳犹在小桥西 。
微吟不道惊溪鸟 , 飞入乱云深处啼 。
作者简介: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 。
字启南 , 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 。
汉族 ,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生於明宣德二年 , 卒於明正德四年 , 享年八十三岁 。
不应科举 , 专事诗文、书画 , 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 , 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译文碧绿的水 , 殷红的山 , 映衬着老夫的拐杖 , 夕阳落下 , 在小桥的西边 。
老夫低吟着 , 不经意地惊起了溪鸟 , 它们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呜着 。
赏析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 。
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 , 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 , 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
诗词伴我成长 古代诗词是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 文字优美 , 内涵丰富 , 读起来朗朗上口 , 品起来回味悠长 , 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 。
在家庭的影响下 , 我从小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 从两岁时开始背诵“鹅、鹅、鹅”和“浣溪沙”到现在沉醉于“春江花月夜”和“水调歌头” , 诗词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
我的父亲向来以文自负 , 是个可以背诵大量诗词的人 , 为了给我营造气氛 , 天天在家吟经诵典 , 起初我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但在潜移墨化之中 , 我也对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时间长了 , 我也能背诵很多 , 有时候 , 爸爸故意背错一句 , 我听到了 , 会立即指出 , 并为自己能指出爸爸的错误而自豪 , 从而更加喜欢诗词 。
在我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 , 也打上了深深的诗词烙印 。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母爱 , 幼小时就有了用“寸草心”报答父母“三春晖”的信念;“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让我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 , 白首方悔读书迟”会留下终生遗憾!“未觉池塘春草梦 , 阶前梧桐已秋声”使我深感光阴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 , 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懂得珍惜时间 。
诗词让我明白友谊的重要 , “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对朋友的依依惜别 , “一片冰心在玉壶”代表着友情的纯洁和伟大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饱含着对朋友的祝福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又有着和朋友“千里共禅娟”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