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入直》|周必大的赏析( 四 )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
望江梅年代:【唐】 作者:【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 。
忙杀看花人 。
月夜年代:【唐】 作者:【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生查子年代:【唐】 作者:【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二十四诗品年代:【唐】 作者:【司空图】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
水流花开,清露未□,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
归国谣年代:【唐】 作者:【韦庄】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 。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
蕉叶年代:【唐】 作者:【徐寅】绿绮新裁织女机,摆风摇日影离披 。
只因青帝行春罢,闲倚东墙卓翠旗 。
鸳鸯草年代:【唐】 作者:【薛涛】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
独不见年代:【唐】 作者:【杨巨源】春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
醉桃源年代:【宋】 作者:【秦观...
春望诗词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
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
诉衷情赏析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