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茫茫宇宙浩瀚苍穹谁主沉浮是那首诗?谢谢( 三 )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苏轼的《中秋月》赏析主旨和写作手法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 。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 。
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
《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
状物的两句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 。
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 ”,转觉清光更多 。
句中并无“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
中秋月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
“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 。
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 。
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 。
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采桑子·重阳的诗词原文 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创作的背景: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 。
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 。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
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
这首诗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 。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 。
“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 。
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 。
但“难老”并非“不老 ”,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 。
“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 。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 。
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
“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
赞美武则天的诗词 1、武则天,走过蜀道的女子 作者:一湾浅蓝 现代 一脉龙山,绿荫掩映,遮挽几多云霞; 千里嘉陵,悠悠流水,淘尽无数浪花 。
这是你的家,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青山绿水,孕育出你绝代芳华 。
武则天,你是嘉陵江的女儿,轻罗小扇里,谁相伴你的青葱岁月? 陪你黄昏看落日,或者,清晨嗅梅花 。
苍苍葭丛,可有你无忧的笑语? 萋萋水湄,谁怜你一影浣纱? 谁赠你青骢马,让你抛却故土走天涯? 你说要去远方,寻找另外一个家 。
八百秦川,千里蜀道,就这样一路向北,把青春抛撒,从贞观走向开元,走过中兴,走进寂寞千重深宫,走进大唐十万繁华 。
谁让岁月如歌? 把时光凝一指流沙 。
谁说红颜倾国? 把寂寞祭成一地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