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学反思( 六 )


联系当前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实际 , 无论是在第一轮知识方法系统的重新构建 , 还是在第二轮的专题强化训练中 , 解题教学无疑占据着“半壁江山” 。各种训练题、模拟题层出不穷 , 铺天盖地 , 特别是最后一个多月 , 考试甚至成为不少学生每天殚精竭虑、疲于奔命的主流生活 , 也成为一些教师手中提升学生应考能力的法宝 。但是 , “题海无边 , 何处是岸?”学生“题海挣扎”的结果又如何?面对一些学生一次次在同一个坎上跌倒 , 一次次在同一个“陷阱”里失足 , 一次次在同一个岔路口徘徊……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深思?
高三数学复习课 , 基本的模式是学生练后 , 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呈现 , 往往是教师讲得口若悬河 , 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却不甚明白 , 提不起精神 。我在最后的那个月的一些测试以后和一些同学交流 , 问他们是否懂得从试卷中反思 , 然后提高 。而事实上解题反思是大多数同学的弱项 , 不知反思 , 不知如何反思 , 不知反思什么是很多同学的共同点 。已经折射出了解题教学中的重大失误 。
直面高三的现实 , 大量解题是回避不了的 。问题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教了什么?引导了什么?培养了什么?有什么得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探究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什么抵达不了的困惑?……这些都是需要共同反思的 。因此 ,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进程中 , 我觉得解题反思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和环节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曹凤山老师文章“数学解题——想说爱你不容易”他里面介绍解题反思的原则则可简略地概括为“行后三思” 。
一思“对”——回顾解题过程:策略是否可取?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样做正确吗?(或完备吗?)这样做的关键是什么?
二思“优”——审视解题过程:方法能否更佳?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我会这样做了 , 但这样做感觉如何?我还能怎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做法?
三思“通”——变换题设或结论:规律能否推广?
即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如果变更题设 , 结论又怎样?如果题设一定 , 结论能否更趋一般?通过探究通性寻找通法 。
如何让学生在长期的解题中坚持做好解题反思 , 坚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
一、建立档案以备反思 。
将平时训练题中、考试题中自己做错的问题(尤其是非计算失误所致的错误)集中记载下来 , 包括原始的错误过程与方法 , 第一次更正的过程与方法 , 归类整理 , 留下空白 , 以备日后反思 。如果下次不再失误便是收获 , 如果下次继续失误则应高度警惕 , 深刻反思前次有什么反思不到位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