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说课稿( 三 )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目标的制定是从学习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发展智力和创造力 , 重视过程与方法 , 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的 。因此 , 结合本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 我将从一下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维度: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 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 ,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 增加学生阅读量 , 开阔学生视野 , 积累词汇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 , 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会写六个生字 , 正确认读12个生字
三、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 教学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 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
本课我将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 , 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 , 理解课文内容 , 感悟文章的中心 , 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 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 , 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 根据“教师知道——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 , 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5分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文本兴趣 , 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基于这点 , 开课之初 , 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树和喜鹊的图片、播放配乐朗读的方式营造气氛 , 将学生带入情景中 , 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