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案( 九 )


第一部分(1~3):写斯科特一行人来到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
第二部分(4~13):写五名队员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
第三部分(14~16):英雄们牺牲后,受到英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悼念和崇敬 。
1.细节描写生动且令人难忘 。
如斯科特一行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业绩证明,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还是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手指完全冻僵,笔从他手指中滑落下来为止 。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这些情节感动了所有读者 。
2.语言饱含深情 。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对于人物的一言一行乃至心理的描写,也都是精雕细琢,饱含深情,充分体现了探险队员的崇高精神 。
伟大的悲剧,\\\\b\\\\lc\\\\ \\\\rc\\\\}(\\\\a\\\\vs4\\\\al\\\\co1(斯科特一行晚挪威探险家一个,月到达南极,绝望而归 。,归途艰险,悲壮覆灭 。,伟大的悲剧,高尚的心灵 。))\\\\a\\\\vs4\\\\al(诚信,坚毅、执着,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爱),意义: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给人以精神鼓舞 。)}
悲剧——伟大的悲剧——悲壮:斯科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替自己的对手完成了一个证明 。他虽然失败了,但失败的过程中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诚实、勇敢 。这道理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的心灵与久远的事情所蕴涵的精神品质获得意义上的联结、共鸣,似乎是一个难点 。然而我抓住了学生与文本的契合点,那就是朗读 。朗读中体验、感悟文本的感情基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不断地朗读,能品味、体验到语言的魅力以及情感的细腻、含蓄 。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了那种悲壮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内心思想的共鸣 。朗读使语文教学回归到了语言学习的本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
教学本课时应揣摩语言,培养语感,领会悲壮的内蕴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特的个性体验,强调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构成心灵意义的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 。而产生这个的基础是语言,语言是对话、碰撞的载体或场所,因而教导学生揣摩语言就是本堂课的重点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用同类词替代原来的词的方法,让学生辨析、理解、品味不同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产生的不同效果,让他们的情感、思维和文本的内蕴产生摩擦,形成交流、回旋,在反复回环的体验中习得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适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