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在中国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 三 )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 。
当然 , 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 , 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 , 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 , 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的特点 。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
鉴赏咏物诗 , 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 , 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 ,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 , 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 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 , 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 , 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
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凭君传语报平安 。
"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 , 事情虽小 , 情意却深 。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 ,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
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 , 发而成诗 , 即为抒怀 。
鉴赏这类诗词 , 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 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
赏析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
此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芭蕉的形象 , 不仅准确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质特性 , 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 。
上阕从视觉入手 , 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 , 叶片舒展 , 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 , 写夜雨打在芭蕉上 , 声声入耳 , 使本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 。
全词篇幅短小 , 含蓄蕴藉 , 用语直白 , 运笔轻灵 , 情思沉切 。
添字丑奴儿⑴ 窗前谁种芭蕉树 , 阴满中庭⑵ 。
阴满中庭 , 叶叶心心 , 舒卷有馀清⑶ 。
伤心枕上三更雨 , 点滴霖霪⑷ 。
点滴霖霪 , 愁损北人 , 不惯起来听 。
⑴添字丑奴儿:词牌名 。
一作“添字采桑子” 。
“丑奴儿”与“采桑子”同调而异名 。
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 , 由原来的七字句 , 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 。
增字后 , 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
⑵中庭:庭院里 。
⑶舒卷:一作“舒展” , 在此可一词两用 , 舒 , 以状蕉叶;卷 , 以状蕉心 。
且卷 , 有通“婘”之训 , 谓好貌 。
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 此首断句亦从吴著 。
“馀清” , 今本多作“馀情” , “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 , 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 。
馀清 , 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 。
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 , 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
⑷霖霪:本为久雨 , 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
译文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 , 一片浓阴 , 遮盖了整个院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