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二模英语作文浦东新区300字( 五 )


20.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 - 25题 。(14分)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 。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 。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 。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 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 。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 。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 。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 。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 。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 。经过“反右”“***”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 。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 。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 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 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