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引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40岁的陶渊明正式辞去最后一任官职——陶泽令,回归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园 。
从此没有陶泽令,只有五柳先生 。
梁启超曾评价陶渊明: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
世人皆羡慕陶渊明,很多是因为常常陶渊明活成了大家理想的样子,陶渊明的精神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桃花源 。
“福田心耕,慧命心造”,其实心态很重要,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涵养好心态,人生就会从容 。
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文章图片

01
放得下,名利看淡
正所谓:“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 。”
求富贵名利,是人的本性 。
淡然看待,拿得起放得下,才能知足常乐,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
陶渊明的叔父举荐他前往彭泽当县令,身为父母官,陶渊明正欲大展拳脚 。
一日,陶渊明正于府上办公,督邮刘云带着一帮人闯了进来,不问缘由,当众斥责了他一番 。
事后,他才知道,无非是因为他没有贿赂 。
陶渊明说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
当晚,便脱去官服,解下官印,辞官而去 。
最终,陶渊明看清了世道,看清了自己,终究是“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欺” 。
从此,陶渊明的铮铮硬骨成了我们心中的传奇 。
生于红尘,当我们被喧嚣的尘世,浮躁的人心逼得无路可走时,当我们为生活折腰时,心头总会愤然响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声音 。
在红尘浊世里,视富贵如粪土,待名利若浮云,并由此而获致心灵的祥和与宁静,那是一种多么坦荡的肚量与胸襟!
所谓成熟,便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放得下,放得下功名利禄,换人生从此岁月静好 。
放得下,看淡名利,坦然地跟往事告别,下一段或许就是别样的风景 。
世人皆羡陶渊明: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文章图片

02
想得开,顺其自然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世事无常,想得开才能从容面对,一切顺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 。
辞官后,陶渊明归心似箭,日夜兼程,奔赴他的田园故居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自此陶渊明穿起粗布衣衫,扛起锄头,做回乡野农夫 。
他清晨下地,傍晚才归,但种下的豆子,稀疏泛黄,颗粒无收 。
他却从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却是坦然的自我调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表达了陶渊明对豆苗的期待,却也有一种想得开的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