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人睡眠障碍催生2千亿睡眠经济( 二 )


与此同时 , 国内外不少大企业也纷纷加码睡眠市场:诺基亚宣布收购法国健康设备厂商Withings;苹果收购芬兰睡眠监测厂商Beddit;蒙牛、旺旺、娃哈哈、可口可乐等企业则纷纷推出助眠饮品……睡眠的生意越做越大 。
有数据显示 , 今年 , 我国睡眠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 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 。
睡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 产品更是五花八门 。各类睡眠保健品、智能硬件和睡眠服务层出不穷 。近来 , 市场上又衍生出一些睡眠科技产品 , 如助眠机器人、助眠仪、助眠灯等新产品 。
“小孩子睡不着可以有玩具 , 但成年人却没有很好的产品辅助睡眠 , 助眠机器人能满足成年人新鲜感和灵魂的缺失感 , 帮助成年人很快安稳地睡下来 。”在国内首先发布人工智能睡眠机器人的众德智能创始人贾相晟看来 , 睡眠机器人是成年人的“摇篮”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近年来 , 睡眠产品的科技味道越来越浓 , 价格也越来越高 。以市面上常见的助眠仪为例 , 价格已从100元出头至数千元乃至万元 。但高昂的价格并未阻挡消费者的脚步 , 不少睡眠产品在各平台上的销量都已破万 。
睡眠产品能让人睡好吗?
然而 , 各种助眠产品真的有效吗?不少人存在着疑问 。
去年以来 , 国内多家饮料品牌陆续发售“助眠饮料” , 以社交新零售方式进行推广销售 。但据一些喝过助眠饮料的消费者反映 , 没有感觉出有多大的效果 , 该睡不着还是睡不着 。
在助眠仪领域 , 一款曾颇受好评的进口助眠仪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 。根据商家宣传 , 该产品使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 , 可以改善失眠、焦虑、抑郁 。但一些消费者实际体验后表示:未发现其对入睡有什么帮助 。
对此 , 北京高新医院研究睡眠领域的主任医生徐杰表示 , 市场上的一些助眠产品 , 如睡眠仪、睡眠喷雾、睡眠眼罩等都没有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 , 亦不能作为常规的辅助治疗失眠的方法 。
在药物方面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 。
徐杰提醒 , 失眠的原因复杂 , 包括原发性的失眠和继发性的失眠 , 出现失眠的问题可以选择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