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生: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六 )


两个人赚钱的速度快得多 。到2004年年底,我们也攒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万,谁知中国的楼市在此时被魔鬼唤醒,海啸般狂飙突进,摧毁一切渺小虚弱的个体 。2005年3月,首付还够买西四环的郦城,到7月,只能去南城扫楼了 。我们的积蓄本来能买90平方米的两居来着,9月中旬,仅仅过去2个月,只够买80多平 。
没学过经济学原理?没关系 。生活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资产泡沫与流动性泛滥 。这时专家跳出来发言了,“北京房价应该降30%,上海房价应该降40% 。”要不,再等等?我险些栖身于温吞的空方阵营,是你站出来指点迷津:赶快买,房价还会涨 。买房的消息传回老家,爹娘一个劲儿地唏嘘:抵得上俺们忙活半年 。在他们看来,7500元一平方米是不可思议的天价 。3年后的2008,师弟们纷纷感叹,你赚大发了,四环内均价1万4,已无楼可买 。
几天前,我看见了水木上一句留言,颇为感慨:“工作5年还没买房真活该,2003年正是楼市低迷与萧条之时 。等到今天,踏空的不仅是黄金楼市,更是整个人生 。”
真要感谢你,在我不知理财为何物之时,你早早地告诉我什么叫消费什么叫投资 。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前瞻的眼光和投资的观念 。许多和我一样来自小地方、只知埋头苦干的兄弟们,太过关注脚下的麦田,以至于错过一片璀璨的星空 。你的理论是,赚钱是为了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买到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 。而我的农民兄弟——这里特指是出身农家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兄弟,习惯于把人民币紧紧地捏在手中 。存折数字的增长让他们痴迷 。该买房时,他们在租房;该还贷时,他们宁可忍受7%的贷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 。辛苦赚来的银子在等待中缩水贬值 。他们往往在房价的巅峰处,无可奈何地接下最后一棒;也曾天真地许愿,赚够100万就回家买房 。可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老家的房价,二线、三线城市甚至乡镇的都已疯长 。
这便是我和你的最大差别,根深蒂固的分歧、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在于此 。我曾经以为,学位、薪水、公司名气一样了,我们的人生便一样了 。事实上,差别不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符号上,而是体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里,体现在血液里,体现在头脑中 。18年的积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财务观念,造就了那样一个你,也造就了这样一个我,造就了你的疏狂佻达与我的保守持重 。
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我每月寄1000元回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你笑嘻嘻地说,养老,我不啃老就不错了;当我思考着要不要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折损生活品质时,4个老人已出钱出力帮你抚养起独二代;黄金周去一趟九寨沟挺好的了,你不满足,你说德国太拘谨美国太随意法国才是你向往的时尚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