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生的成败在于“入局”

曾国藩:人生的成败在于“入局”
文章图片

来源 | 明伦书院
人才不到困顿厄难的境地就不能激发其斗志,不经历练和深思熟虑就不能通达 。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入局且最成功的一个,为大清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61岁,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最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传统儒士,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弃文从武,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转型为入朝局的国家栋梁 。
曾国藩的时代,乾隆、嘉庆之后的清王朝,由于贪污腐败的极度恶化,由极盛迅速走向衰败 。八旗兵、绿营军的腐败致使白莲教的兴起 。
西方列强又看到了东方这块肥肉,无耻的伺机侵略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划开了列强入侵中华的口子 。可谓是内忧外患,清廷岌岌可危 。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 。
入局后的曾国藩,定下了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迅速吸引聚集了湘军集团的书生骨干分子 。他不爱财,也不爱命,受到皇帝的限制、大臣的排挤,承受辱骂、责难、批评,背负 卖国贼、伪道学、杀人狂的恶名,在局中做一名自始至终的人可谓是难上之难 。
大家一直想弄明白曾国藩怎么会没有一点私心?他的做事原则又在哪里?其实曾国藩的内心是纯净的,很好懂 。
曾国藩自己曾经说过,贪恋名利之人,其内心多是自私,心胸多为狭隘 。他是如何放弃名利与私欲的呢?
缘由很简单,那是因为他的志向与坚守:我的志向是圣贤,这是因为受到了唐鉴和倭仁两位贵人的点拨,使得深谙儒释之精髓的我找到了在世的定位与追求的乐趣,明白了“静”字在世俗中的作用 。也明白了坚守才是思想不动摇,不生自私与邪念的约束之法 。
人在世上走一遭是挺不容易的,所以,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入世的心态 。入世也可做入局,只有入局了,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所成就 。
这是曾国藩给李鸿章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他常常讲给自己的子孙听:
一老翁请客,让儿子买些果蔬,很久未回 。老翁便到到村口看,见儿子挑着菜担与一个挑京货的汉子在一条田间狭窄的水路上对峙 。
田埂窄,两人无法同时通过 。老翁说家中有客,儿子身材矮小,下水必湿担子,汉子身材魁梧,下水不会沾湿担子,请汉子下水田稍避 。
汉子说,你儿子挑的是果蔬,浸湿没关系,他是京广贵货,浸湿一文不值 。于是老翁就近对汉子说:“这样,我下田,你将担放在我头上,等你空身而过,再给你 。”
边说边解衣脱鞋 。汉子见此,过意不去,当即下田避让,争执就此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