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师超级感人演讲!这才是真正的老师,震撼了全场!( 二 )


这个国家以农立国,人们十之八九生活在乡下,所以中国的教育就是到农村去的教育,就是到乡下去的教育,因为农村如果没有改观,国家就没有希望 。
他这么说,然后就这么做 。
陶行知脱下西装,辞掉自己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推展平民教育 。这是什么概念各位,陶行知在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是四百个现大洋,那个时候若在北京要想买整一套四合院,不过花费他三个月的薪水 。而这一切,陶行知统统不要了 。
他移居到南京郊外的晓庄,这是一个极为落后贫困的中国普通村落,他住到牛棚当中 。他和老乡们相识,他渐渐有一个看上去不可实现的愿望,那就是为中国培养一百万农村教师 。
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说流自己的汗,才能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你得自己干 。
陶行知不是要培养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而是那些在人民之中的老师 。
他邀请自己的朋友、学者到晓庄授课,传播新的知识和观念 。渐渐地,这个在晓庄极不起眼的大学堂,从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众 。
陶行知行走在世俗乡里之间,行走在街头巷议之内,他要帮助那些最普通的中国人,那些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些富人家里面的佣人,那些财主家的帮工,那些街头的打杂者,那些货场的脚力,那些拉洋包车的师傅们,都识字 。
他一个人在努力着,他的这个梦想的芽破土而出,我们眼见繁花就要开到树上 。是的,有陶行知所在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 。
在武汉、在重庆、在上海、在南京,他为中国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而最后先生死在路上...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那年他55岁 。
12月1日,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 。他们要送这个人,送他回他的晓庄,沿路上的人们唱着哭着:你去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 。挽联在飘,上面写着行知先生千古 。
而旁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四个苍劲大字“万事师表”!
先生说,我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说,我就是中国一介平民 。几十年的学校教育往我把西方贵族的方向渐渐拉近,而经过一番彻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中国平民的道路上奔涌回来了 。
我们回头看我们当代的社会,导师这个名词多少开始变得廉价了 。教人理财,教人成功,渐渐地我们忘记人格 。
在今天,导师这个名词变得愈发功利了,我们更多地把师生之谊看成一种,雇员与雇主的经济关系 。我们称导师为老板,渐渐地我们忘记了先生...
我们今天讨论陶行知,我们今天演说陶行知,我们今天缅怀陶行知,便是想凌空从先生那借来那浩然之气,让它如火,让它如光,让它重新照亮每一个为师者心中,那种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以及对祖国的赤子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