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戒指会说话

倘若戒指会说话
文章图片

导读: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需要的一种爱情,生活中,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着,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爱情 。

“爱情就是用一个杯子装满清水,清清凉凉地喝下去,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你知道自己需要它,或者仅仅是一个好习惯,然后夜以继日地重复着 。”这是我前些日子读到的一段话,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那天追思会上听到的故事 。

解放初期,劲松离开刚刚过门的媳妇曲梅,响应党的号召,从湖南祁阳县背井离乡地来到了湖南福城南端的一家国有煤矿,煤矿座落在离县城10公里外的小山坳 。那时候煤矿刚刚进行完资本主义改造,百废待兴,条件极为恶劣,他为了不让在老家的曲梅担心自己,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给她写封热情洋溢的信,告诉远在故乡的妻子,自己过得很快乐 。

穷家庭出身的曲梅,从未上过学堂,大字不认识一个,每次收到丈夫的来信,她查收时要给邮递员按上一个手模,然后要跑上好几里地,找一个识字的先生给她解读 。信里那些炙热火辣的字字句句,经常羞得她面红耳赤,弄得读信的先生也怪难堪 。还有曲梅经常想要回信给丈夫,也要求得先生动笔 。久而久之,她觉得很难为情 。

因为交通和通讯条件有限,他们聚少离多,书信往来几乎成为他们必须的感情联络 。每相互往来一封情信,他们的感情又更深了 。为了收发信件签字方便些,曲梅一咬牙,把劲松邮寄过来的一个月工资换成了一枚特殊的戒指,戒指上面既没有刻花,也没有镶宝石,而是刻上了“曲梅”两个字,这样的戒指既戴上好看,还可以当成印章用 。

当劲松第一次收到印有“曲梅”字样的信时,他是泪水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他想自从曲梅跟了他,他从未买过一件首饰给曲梅,当他们中间出现第一件首饰时,竟然是一枚特殊的戒指 。幸好,他觉得还年轻,也就30岁左右,再多的苦都可以化成幸福,装进信封里,穿越时空去述说,于是苦难就挨过去了,一切终将会好起来的 。

打那以后,曲梅会把很长一段时间的信集中起来请先生解读 。但是,曲梅的回信并没有少,只是信件改换成了温暖的邮包,邮包封面印下通红的“曲梅”二字,邮包里是她亲手做的毛衣或者是袜子,鞋垫,布鞋,帽子,围巾等等 。这些带着曲梅手温的物件陪伴劲松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温暖了劲松几十个寒冬,捂热了劲松的胸口 。

时间很快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煤矿条件变好,准许职工随迁家属 。劲松和曲梅于是分得了四十多平米的平房小屋,已经长大成人的两个女儿也陆续结婚远离 。他以为这下他们可以过上好日子了,曲梅可以享几天福了;曲梅却说,不打紧,以后我们住上新楼,后面的日子还好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