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人选择少交朋友?( 二 )


而聪明的人,这种进入状态的适应能力尤其强 。有一个十分贴切的词来形容这种能力:思维体力 。
思维体力强的人表现出来就是抗干扰能力超群,一方面能够抵抗外界动静的干扰,另一方面也能克制自己内心的情绪 。最终能够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请 。(日志文章 www.wenzhangba.com)
这种能力让他们在做事过程中减少焦虑 。这种特质放到社交上的另一个显着特征就是:他们几乎不会产生因社交问题导致的玻璃心 。
相比之下,用自己的智慧去干一番事业往往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
当他们要努力实现目标的时候,无形中要将自己的社交生活减到最少,专注于事帮助他们自动回避“无效社交” 。
另外,现在生活越来越碎片化,干扰我们注意力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个优势会被进一步放大 。
聪明人更专注于长远目标,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一般越少——换句话说,擅长专注和志在高远,是他们将精力放在少数有效社交上的另一个佐证 。
肆 聪明人如何衡量友谊,挚友和人脉Go First
聪明人用来衡量友谊和感情的价值观与大家一样,但他们更倾向于有选择性地去安排自己为此所花的时间 。
这不是说他们不珍惜友谊或者自私,而是说他们更看重自己的追求 。
英国心理学期刊最近发布了一项关于人类学的研究 。他们发现,与挚友的互动越多,一个人就觉得自己越快乐 。
而广义上的社交越频繁,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越低 。
研究者有一个有趣的解释:我们的祖先时期,人口密度很低,人们不得不以采猎者的方式生存,那时与周围有限的人保持频繁联系是生存与繁衍的必要条件 。
回到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人保持联系已经演化为与重要的人保持联系 。
人类在这个过程中进化出的所谓“聪明”,也在某种意义上对人际关系的变化适应得更加成功 。
这是一个十分辩证的关系:聪明人更擅长面对新挑战,有更强的能力去解决新问题,也能更从容地去面对各种新情况 。
反过来看,这类进化的强者被我称作“聪明人” 。
抛开历史的长河不说,所谓重要的人,大抵是挚友和人脉 。这两类朋友基本维系了一个人在友情上感性和理性的所有诉求 。
但凡是微信上加过莫名其妙的好友的人都知道,这样的“虚假朋友”每多一个,都会增加一分你的焦虑和不快 。
我的大学同学有4000多个微信好友,刷朋友圈都变成了一种负担,疲于应付各种类似陌生人的奇怪搭讪,难道一个人的时间和已经廉价到这种地步?
与其愚蠢地追求“朋友多”,倒不如学学聪明人的做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专注于事 。这或许是一种模仿,但朝着优秀的人的做法去靠近,总不是什么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