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教学楼的善款

引导语:善良的举动,往往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该教学楼的善款
文章图片


2011年冬天,杨艾菁带着一对纯银戒指来到一家咖啡馆参加“以物易物”的活动 。最开始,她只是想用这对戒指换一个感人的故事 。可是一个多月后,当她等来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时,讲故事的哥哥却婉拒了这对戒指 。“我不需要这对戒指,但是你可以用它做更多的事,不仅仅是换一个故事,甚至可以为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换一栋教学楼 。”
乍听到“用戒指换教学楼”的想法,杨艾菁很震惊,甚至觉得这样天方夜谭的事情不太靠谱 。可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了“别针换别墅”的故事——加拿大一位“以物易物”的鼻祖级人物,用一枚别针换钢笔、门把手、啤酒桶,最后换到了一栋双层公寓的居住权 。杨艾菁这时才打心眼里赞同了那位哥哥的提议:她可以先用戒指换到一个价值略高的东西,再用换到的东西继续进行交换 。
思维框架一旦被打破,杨艾菁的同情心顿时就泛滥了起来 。她知道,虽然自己在城市里喝着咖啡看着电影,可是山区里有些孩子却连像样的黑板和桌椅都没有 。“这样一对比,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
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最初,杨艾菁心里其实很没底 。“我不知道要换多久才能换来那栋教学楼,也许一年,也许一辈子?”她想得最远的一次,是假设自己在很老很老的时候仍旧没有实现目标,那她就把物品托付给朋友,让朋友继续自己未竟的事业 。这样一想,杨艾菁未免感到有点悲壮:“不管要换多久,我都要走下去,用我的全力去完成这个梦想——梦想不是用来想的,是用来实现的 。”
初换和田玉
“虽然过了12点,但还算是第四天 。找到了想要交换的物品,一块和田玉 。物主@刘堂堂想用这对戒指作为婚戒,祝你们幸福,白头到老 。也希望我们换物成功 。第一步,迈出咯 。”
2012年2月1日,杨艾菁把“戒指换山区教学楼”的想法发到了微博上 。经过原先举办“以物易物”的咖啡馆官方微博的宣传,短短几个小时,她的这条微博便被热心的网友转发了上千次,微博私信被塞到爆满 。提出交换意向的网友着实不少,他们的交换物品也五花八门:奖杯、邮票、零食、女装、iPhone4S、爱马仕丝巾……有的人甚至在私信里说,只要杨艾菁看得上,不需要换戒指,白送都行 。
但杨艾菁对交换物品的选择很有自己的坚持 。第一,不能是消耗品 。“衣服和食品等不利于再次交换,我都婉拒了 。”第二,要有特殊的意义 。“我并不是单纯用商品价值来衡量交换物的,像iPhone4S这种商品可以在市面上买到,虽然值钱,但缺少特殊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