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才是朋友的最高级

无用,才是朋友的最高级
文章图片

公元1162年,被誉为“南渡诸帝之首”的赵昚即位,被亡国之恨压抑了数十年的南宋王朝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
ldquo;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这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岳王爷被平反,皇帝赵昚励精图治,无数的有志青年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收复旧山河 。
那一年,有个年轻人,23岁 。
在北方沦陷区,因为18岁就中了进士,他早就是声名显赫的少年英才 。
不过“身在曹营心在汉”,小小年纪便加入起义军,23岁这一年更是亲率五十骑,深入金境六百里,在5万敌军之中,生擒了叛徒张安国,一举震惊天下 。
他叫辛弃疾 。
还有一个年轻人,20岁 。
因为看不惯朝堂上主和派的唯唯诺诺,他以一介布衣之身,作《中兴五论》,大骂以秦桧为首的一帮奸臣丧权辱国,又痛批了儒生当道空言性命而不关心国家大事的迂腐 。
在大快人心、震动朝野的同时,也让他背上了“狂生”的恶名 。
他叫陈亮 。
一个人和一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 而他们成为朋友的概率只有两亿分之一 。
一南一北,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样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
但是有些人的遇见,注定是宿命中的因缘际会 。
宋代赵溍的《养疴漫笔》中曾有过一段武侠小说般豪情万丈的描写:
辛弃疾率部南归,寓居江南,张亮慕名拜访 。
辛弃疾家门口前面有条河,陈亮所骑的马惧水不肯过 。
三次驱赶三次退却后,陈亮怒而拔剑斩落马首,徒步而行 。
辛弃疾当时正在自家楼上,看见此情此景不禁大赞:“此乃大丈夫也 。”
等到他下楼准备与之相交的时候,陈亮已经走到了他家门口 。
有人说这是一段演义,但是英雄惜英雄终归不假 。
两个年轻人互相确认过眼神之后,“一见钟情” 。
有时候,友情的建立比爱情更加纯粹,你的脾气对我的胃口,这就足够 。
02
辛弃疾和陈亮都是主战派的铁杆拥趸,但是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即便当朝皇帝力主北伐,最终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 。
北方的金国并不是什么软柿子,两次北伐失败之后,主和派的势力再次卷土重来,占据了朝堂的主要地位 。
因为“归正人”(宋代称沦于外邦而返回本朝者为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纵使文武双全,才华盖世,也免不得被南宋的达官显贵排斥,难以在官场立足 。
辛弃疾终其一生也未曾得到重用,官职最高也不过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
陈亮更别说了,眼里容不进一粒沙,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六达帝廷,上恢复中原之册;两讥宰相,无辅佐上圣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