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选秀综艺集资乱象调查

本报采访人员 陈炜
“人还没认全 , ‘集资’就开始了 。”有粉丝无奈地向《证券日报》采访人员如此评价今年的偶像选秀市场 。
随着近日腾讯《创造营2021》及爱奇艺《青春有你3》相继上线 , 粉丝展开的“集资”活动再次引发争议 。眼下赛程尚未过半 , 针对单个选手的金额超百万元已不是新鲜事 。
围绕粉丝“集资”所带来的风险 , 业界早有声音认为应加强监管 。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杨国斌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应制定出台相应政策来规范这样的“集资”活动 , 建议主要针对“集资”发起人的资质、“集资”款的管理和使用、“集资”参加人的参加金额作出限制性规定 。
而高额的“集资”与略显平淡的节目热度 , 形成鲜明对比 。
偶像选秀走到第四年 , 这个行业有变得更好吗?大多数从业者都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只能说 , 偶像选秀永远不可能回到2018年的水位了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私下向采访人员表示 。成熟的练习生资源消耗殆尽 , 而扎堆上线、快速变现、默默消失 , 显然不是一种良性的生态 。
选秀“集资”也内卷?
自2018年一档《偶像练习生》掀起国内偶像选秀热潮后 , 各平台先后布局、资本蜂拥而至 , 但预期的繁荣景象并没有出现 , 甚至随着多档同类型节目的扎堆上线 , “审美疲劳”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
“节目模式的趋同 , 是因为借鉴和跟风的成本很低 。”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秘书长包冉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综艺节目都有一定的周期性 , 时间长了必然会面临观众及客户的审美疲劳 。而随着后期热度逐渐降低 , 节目只能选择“剑走偏锋” 。
事实上 , 从今年各平台打出的创新牌来看 , 除了更新导师阵容、调整赛制外 , 选手的构成也似乎更多元化 。抛开常规的练习生群体 , 网红、演员、电竞选手等纷纷跨界入局 。
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质疑 。“平台请没有唱跳基础的网红 , 真的是想做好一档偶像选秀节目吗?”前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跑偏了’ , 并不是为了提高节目质量 , 而仅仅是为了博话题和关注度 。”
在包冉看来 , 一档好的综艺节目 , 内在逻辑是绝佳的创意 , 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 。而当市场中可匹配的人力资源已经消耗殆尽时 , 自带流量的网红、明星的入局就能以关注度和话题性来弥补专业能力上的不足 。
一边是平台方力求以流量选手带动节目出圈 , 另一边 , 粉丝的“集资”活动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3月中旬 , 一条“桃叭崩了”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了解 , 桃叭定位于“专注饭圈的交易平台” , 粉丝可以在该平台上对接应援资源、定制明星周边、参与公益捐赠 , 甚至进行所谓的“集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