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常识|世界仅存的古代大学校舍 国子监还接待外国留学生

世界仅存的古代大学校舍是什么样子?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 , 还接待外国留学生 , 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 ,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 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面就跟猎奇百科网一起具体看看世界仅存的古代大学校舍等相关内容 。
世界之最常识|世界仅存的古代大学校舍 国子监还接待外国留学生
文章图片

主要功能
国子学或国子监 , 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 其具备了两种功能 , 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 , 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 , 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 , 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 , 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 , 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 。
“国子监”出现后 , “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 , “学”是传授知识 , 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 , 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
明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 , 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 , 此外 , 国子监对教职员的职务、待遇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 , 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
世界之最常识|世界仅存的古代大学校舍 国子监还接待外国留学生
文章图片

世界仅存的古代大学校舍
我国很早就有国家办学的传统 。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 各个时期的名称不一 , 从唐代起 , 沿用时间较长的 , 称国子监 。唐代贞观五年(631年) , 在西京(西安)设立国子监(相当于现今的大学) , 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又在东都(洛阳)设置国子监 , 这应该是国子监名称开始 。北京的国子监 , 是元代大德十年(1306年)才正式营建的 , 地址和当时新建的孔庙毗邻 , 这也正所谓“左庙右学”的传统规制 。明代初期把它改名为
北平郡学 , 永乐二年(1404年)又改名为国子监 。到了清乾隆年间 , 又两次对国子监进行修缮、增建 , 才成为富丽堂皇、规模齐全的学府 , 坐落在今北京安定门内成贤街 。
“辟雍”是国子监的主要建筑之一 ,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 , 是全部建筑的中心 , 封建时代只有皇帝才能到这里讲学 , 所以建筑得特别华美 。这是一座重檐黄瓦四角攒尖顶的方形殿宇 , 四面有水池环绕 , 构成“辟雍泮水” 。